论诗词大会、汉字大会等节目折射出的普遍社会现象
对现代大众文化欣赏的一点思考。
现在社会崇尚背诗背的厉害的,认字认的多的,窃以为不可取。
如果我问你,历史上的大诗人有哪些?你可能会说,李白,杜甫,李贺......一大堆。如果我问你,历史上背诗最厉害的有哪些?可能没一个人说得上来。这说明什么?历史不需要复读机、刻录机,只有真正的才华、货真价实的创造能力才具有社会价值。如果把能背作为最高追求,那我们的民族真是太危险了。更何况节目上那些诗句,没有一首超出课本范围,睹之令人叹息。
我不是要说这个节目有多么错误,我也不是否认那些背诗背的多的孩子们,我是想提醒大家我们今天学习古诗词,背诵它们的目的。会背只是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要感受到那些字句的美好,感触到它们微妙精深的内涵,才能真正传承这一艺术。不但要背得好,更要明白好在哪里。中国最起码有十亿人背的下来《登鹳雀楼》,可有几人能领略其选取景物构造画面的精巧深厚,其平仄韵律的浑然天成?如果不了解这些,看不到作者的深厚功力,背得再熟练又有什么意义呢?
文学艺术的意义,是在于提供超越现实的存在,使大众借以滋养灵魂,从而在真实的世界里继续负重前行。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