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味的屎和屎味的巧克力
事物气质的显现是由内而外,所谓相由心生,屠夫通常都一脸凶相,而认识事物则是由外而内的,通过多角度的外在表现不断去逼近真实的内在,但这种内外一致性不是绝对的
巧克力味的屎和屎味的巧克力,外在和内在完全背离,是非常极端的情况,这个问题是把事物外在和内在发生的背离抽象化、极端化之后,再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巧克力和屎、屎味和巧克力味,这是两组相对的概念,分别构成两个最简单的系统,单看任何一组要做选择都不难,很容易得出a>b或者b>a
两组相对的概念共有4种组合,假定
A为巧克力味的巧克力
B为屎味的屎
C为巧克力味的屎
D为屎味的巧克力
现在请随机或者不随机的将A或B分别与C或D进行两两组合,显然只有两种情况,AC\BD或者AD\BC,写下你的选择然后放一边
ABCD排优先级,显然A>?>?>B是没有疑问的,困难的地方在于C和D怎么排,C与D相比有两个变量
1、假定按A>D>C>B排列
1)A>D这一组,本质都是巧克力,味道是唯一变量,并不难选,将这组命名为AD巧克力
2)C>B这一组,本质都是屎,味道是唯一变量,也不难选,将这组命名为CB屎
3)AD>CD这一组,混合的味道都是一样的,但东西不同,也不难选
2、假定按A>C>D>B排列
1)A>C这一组,相同的是味道,唯一变量是事物本身,很容易选A,将这组命名为AC巧克力味的混合物
2)D>B这一组,相同的是味道,唯一变量是事物本身,很容易选D,将这一组命名为DB屎味的混合物
3)AC>DB这一组,相同的是混合物,唯一变量是味道,也不难选
到这里你会发现,把以上过程进行逆推
1、一开始分组AD和CB,然后进行比较AD>CB,那么你的选择最终会是D>C,这种分析是由内至外
2、一开始分组AC和DB,然后进行比较AC>DB,那么你的选择最终会是C>D,这种分析是由外至内
引入AB的操作类似于数学题中引入参数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引入AB的操作又可以视为给这个题设置一个背景条件,就好像给一句有歧义的话设定一个语境一样,提高语义表达的准确性
引入AB后,你最初的分组,已经决定了你之后的最优选择,而这个分组就是一个命运的岔路口
这个分组的动作可以理解为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伴侣,甚至你一次鼠标的点击与否,每一次的动作就是把自己归到某一类人群,每一次的选择就像刚刚ABCD的分类一样,你未必一开始就能预见到这次的选择对你会有多大的影响
如果随机让大众选择巧克力味的屎或者屎味的巧克力,我想选择结果不会呈现一边倒的局面,选择哪边的人更多这件事变成了一个随机事件,但是如果洞悉上面的规律,通过引入A和B进行分组,那就能够引导大众的选择,把一个随机事件变成一个确定事件,你就具备了竞争优势
上面只有两组相对的概念共4种组合,增加到三组就有8种组合,六组就有64种组合
再把以上所有相对的概念进一步抽象,比如抽象成阴和阳,三组就是八卦,六组就是六十四卦,或者抽象成0和1,你会想到计算机,这两者都是描述这个世界的方法,两种描述方式差异的地方似乎是描述的路径不同,易经是从宏观到微观,而计算机是从微观到宏观,这似乎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关思考题问题:
我有一枚正常的硬币,连续抛了99次都是正面,现在抛第100次,你猜出哪一面的概率大一些?
老婆和老妈掉河里,只能救一个,救谁?
有没有什么办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观察力、认知力和对事物演变的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