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木桃4、回忆
虽然有了许知远的微信,但是木棉一直没有跟他联系,两人莫名其妙的成了相亲对象本来就很尴尬,留下联系方式,也只能说明人家绅士,也不见得真想和你在生活中有什么交集。
想到这些,木棉就放弃了联系许知远的想法。再加上最近忙着准备助残日的大型活动,木棉每一天都觉得累,这件事情也就被她淡忘了。
反观许知远,可能是上次的那一瞥,真触动了他心底的一些记忆。他模模糊糊的记得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他宿舍的老大,那时候好像真的就是在追一个叫木棉的女孩子。 有一次两个学校联谊打球赛,他晃眼看过几眼,依稀记得她的模样。那时候就觉得这个女孩子美则美矣但太弱了,明显的气血不足。后来他出国了,宿舍老大有没有追到这姑娘,他也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在诊室见到她觉得眼熟,但也没想起来是谁?直到那天和她一起聊起大学时光。 他依稀还记得,那时候宿舍的老大对她一见钟情。 后来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其他人的热情呢?好像是因为宿舍的一干人等偶然看到了她的一段手语舞,于是宿舍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老大有眼光,鼓励老大争取把她追回来做大嫂,一派认为这姑娘太冷太傲了,怕是老大使出浑身解数也追不到手。 当然他是那个中间派,他记得那天他要和爸妈一起去办签证,所以没有参加宿舍的集体活动,也没有机会看到那段据说是动人心魄的手语舞。 后来也是在出国前的两天,他们所在的工大和那姑娘所在的师范学院搞了一次联谊球赛,在宿舍其他哥们的指点下,他远远地看过那姑娘几眼。 后来,出国,他立马又迎来了人生中另一个全新的挑战,他不得不调动全副身心去投入,去学习,去奋斗,也很少和大学的那些哥们联系,只是后来听说老大也出国了。 想到这些,许知远笑了笑,想不到,他们居然还是旧识。 忍不住心血来潮给大学宿舍的丁易阳打了个电话,这些年也就和他联系还算频繁。 电话拨通后,许知远和丁易阳寒暄了几句,就直奔主题:“易阳,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孟川(老大)好像很喜欢一个叫木棉的女孩子?” “是呀,那时候我们还跟着八卦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怎么样了?追到了没?” “没有,追了两年都没追到,后来一灰心还出国了。” “哦,这样啊!” “怎么突然问这事?” “没什么,就突然想起来了,就问问,想起那时候还挺好奇的。” “嗯,说起来也挺可惜的。” 许知远嗯了一声就转移了话题,和丁易阳又聊了些其他的事情之后,许知远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之后,他越发对这个木棉的女孩子好奇起来,什么样的女孩子呀?居然让孟川追了两年也没追到?看她的样子,一说话就脸红,哪里像他们之前说的清高,孤傲了?简直就是株含羞草。 许知远又想起这些年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女孩子,各式各样的,但无疑都是开放的,是奔放的一种状态。很多时候,作为男子的他在面对女子的这种豪放时,他都有些反感。 虽然他知道这是一个自由的年代,只要你情我愿也没什么不可以,再说他留学日本,见过更多更奔放的男女常态。只是他觉得不对,他觉得他理想中的爱情不是这个样子的。 他记得,小学时,爷爷奶奶送他去念国学,里面有句话叫始乱之终弃之,他觉得说的很对,一段美好的感情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开始,而不是一开始就把本该很珍惜的东西看得很廉价。说到底,他还是一个传统的男人。 本质上,他对于男女之爱也过于悲观。他亲眼见证自己的父母走向决裂,虽然他从小物质富裕,但是父母的婚姻失败,也让他对于一段美好的婚姻产生怀疑。 他不明白为什么接受过新思想的父母在婚姻上远远没有老派的爷爷奶奶来的长久。 小时候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奶奶是医院的护士,两个人携手走过半个世纪。如今两老都退休在家,爷爷通常上午还会出诊,奶奶会帮忙打下手,但其余的时间两个老人都会一起去散步,去买菜,还会一起打理院子里的药草花木。 他们家是老式的中式庭院,有很大的院子,爷爷奶奶在院子里种满了中药材。小时候,他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也学习了不少的中药知识。所以长大后,他也自然而然的学习了中医。 这些年父母常年在外,父亲没有按照爷爷的愿望继承他的衣钵,他成了一名商人,时常在国外跑,一年也回来不了几次。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婚了,后来也定居国外,他和父母一年能见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反倒是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了他父母所缺失的爱。这两年他从国外回来后爷爷奶奶开始催着他解决个人问题,在他们看来,像他这个年龄还不成家实在是有点危险,他们担心他会像其他出国的年轻人不想结婚奉行单身主义。 其实不是的,从小他就在心底里渴望,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家。只是这些年他一直没能遇到能让他心动的想要娶回家的女主人。 想到这里,他越发觉得木棉这个女孩子独特。他喜欢他给他的感觉,安静的,自然的,像柔软的小花,无害的,简单的。 他想或许他可以尝试着去了解她。 反观木棉,对于木棉来说,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充实而繁忙的。她觉得虽然现在自己没什么钱,但是每一天她都希望把自己的生活过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想起自己小的时候,那时候家里很穷,爸爸常年在外务工,妈妈在家干农活。她从小身体不太好,常年生病,所以一家人的生活是过得非常拮据的。她小时候很羡慕班里的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女孩子,她们穿着漂亮的小裙子,每天放学后还有零花钱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们买一些小零食,说说笑笑的走回家。 可是她的整个求学时代都是自卑的,虽然她从小学起成绩就一直很好,但是那种由贫穷而产生的自卑却在内心根深蒂固,即便她学习成绩好,即便她时不时收到情书,但是她打心眼里觉得自己不够好。
对于自己喜欢的一些东西,她也不敢说喜欢,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她也不敢说想要,因为知道自己得不到,因为知道自己不可能拥有,所以一开始就不去看,不去想,别人提起也只是淡淡一笑说,我不喜欢。 这种心口不一的口是心非,在小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一件衣服,一双鞋,一部手机,到大了也可能是因为某个人,某些事。也因为这样整个大学木棉都没谈过恋爱,虽然一直有喜欢她的人,但是木棉总是有种隐隐的不信,喜欢她的人越优秀,她就越害怕,越不相信。 直到工作后,木棉才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性格缺陷。也是因为自己挣钱了,她才开始真的正视自己的内心的需求,其实她也是喜欢漂亮衣服,喜欢好吃的,她和其他的年轻的单身女孩没有任何区别。 自己挣钱后,她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钱的好处。就像王尔德说的——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虽然从很小很小的时候木棉就知道钱是好东西,它可改变一个人一家人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命运。可是遗憾的是,在她的生命中她虽然知道钱是这样好的一个东西,她也没能走上挣大钱的道路。 上大学后,她发过传单,干过服务员,卖过牛奶果汁,后来努力考试考上事业单位。虽然她一路在奔跑,但是她的思维方式,她的眼界也只是这些,她没有能力去让自己变得更富有。 在上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她很喜欢看张爱玲的小说,她觉得这个孤傲的女子在写爱情上狠辣犀利,在生活上更是见解独到,她爱钱,文字里也从来不掩饰她对于钱的爱好。 她写到,有了钱,她可以买自己喜欢的衣服穿,住在舒适的公寓里,吃可口的饭菜,更重要的是她不必仰人鼻息,看人脸色,有钱让她生活的自在。 所以,木棉很早就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就挣钱这一条列在了前面,她努力的练习吉他,有时间就埋头在书桌写一些短的小故事。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缺少一些天赋和才华,但是对于一个贫寒的单身女孩子来说,没办法,她只得不停地去学习,去练习,她相信勤能补拙。 虽然木棉不聪明,甚至有的时候她还会有些迟钝,比别人反应慢上半拍。但是她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和总结。 以前住在学校的时候,那时候刚毕业也没什么钱,对于生活中人们的眼光也不那么在意,那时候她基本不买什么新衣服,穿的也是上学时候穿的衣服,更不化妆,整天素面朝天。 后来她发现,其实无论在什么地方,即便是在学校这样相对单纯简单的社交圈里面,以貌取人也还是存在的。 所以后来她从学校搬出来住,一方面她可以有更多的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另一方面她需要都市来改善她的土气,她开始去逛街,买一些不贵但适合自己的衣服,也会开始尝试着画简单的淡妆。 慢慢的她觉得一个人外在的改变真的可以帮助她提升内心的能量。她发现虽然她还是不是一个自信开朗的人,但起码,她慢慢的让自己不再自卑。 在自己租的小房子里,木棉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让自己变得更好,生活上的,心理状态上的。她相信当她变得更好的时候,她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