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哪位导演的全部作品?
查看话题 >罗曼·波兰斯基:人生、事业均是传奇的“幽暗王子”

文|三千岁
罗曼·波兰斯基出生在波兰,后随父母迁居法国巴黎。二战前两年,又随父母迁回波兰。
二战爆发后,父母均被抓进了纳粹集中营,母亲死于毒气,波兰斯基本人在一个犹太农民的帮助下活了下来。这一切是波兰斯基心中永远的痛。
当斯皮尔伯格邀请导演波兰斯基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时,后者不想勾起沉重的回忆,婉拒了。
可是,后来还是拍了《钢琴家》,一部波兰斯基准备给自己压棺材板的片子。

1977年,罗曼·波兰斯基在朋友杰克·尼科尔森的家里与13岁的萨曼塔·盖默发生性关系,犯下性骚扰女童案。
美国发出了为期31年的通缉令,波兰斯基不得不结束在美国的排片生涯,重返欧洲。以至于《钢琴家》在2003年获得第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时,都没法去领奖。
罗曼波兰斯基的电影取材广泛,擅于在局限空间里探索人物性格的多面性,黑色、阴郁风格,是奥斯卡、三大电影节的常客。
波兰斯基早期拍过八个短片,包括在电影学院的学生作品以及后来练手的短片。
1957年波兰斯基拍摄了短片《破坏宴会》。

一场针对盛装舞会的无情嘲弄,街头青年粗鲁地毁掉了其乐融融的party。
舞池里的裙摆、脚步、打鼓的手、灯等,局部镜头轻描淡写地勾勒出群像图景。青年翻越铁栅栏有很强的寓意,铁栅栏是阶层之间的沟壑,是对固有阶层的暴力抗拒。
水里飘过的布偶画面结束了整个短片,那是一切世相对自己开得玩笑。

一场生活场景中的趣味片段在无声的真空介质中被拍得十分老辣、独到。波兰斯基的学生作品竟有如此光影呈现以及寓意,导演早期的天赋一览无余。
偷窥的对立面即是目盲,然而目盲者的听觉却是异于常人得敏感。偷窥者一种狭隘的猎奇心理被刷牙的盲人靠听觉“窥视”,究竟是谁在偷窥谁,走下楼梯的失落身影即可说明一切。
短片光线极佳,阴暗的楼道环境像极了偷窥狂狭隘的内心,小品段落在立意上收获了放大的效果。

摒弃了音效,单纯靠影像展示了一场杀戮。
整个短片完整、干练,将杀人这一流程描述得有始有终。开门把手的缓缓转动、结尾出去的仓促关门(杀之前的冷静,杀之后的仓皇);伸开折叠刀子的手,死者被杀过程的反应;死后手臂的血迹;杀手进屋的正脸,后背、走后的仰拍,短片局促、是杀人短片教科书般的示范。
死者怎么不是躺在浴缸里,一部模仿英雄马拉之死的短片。

波兰斯基的学生作品,颇为惊艳,创意大赞。抬着柜子的两个男人自海上来,见证了人世的冷暖,见义勇为、一心向善,却不为所容,又抬着柜子回归大海。
荒诞风格、配乐有特点。柜子与出柜有关系么,如果是想表达同性恋被他人排斥、受人冷眼,却也贴合意境。
洁本洁来还洁去,大海是冲刷、涤荡、包容的代名词,一切丑恶、冷暖都将烟消云散。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学生毕业作品,亲自饰演了一位老太太,太过惊艳了,短片还有妻子的出演。
短片的反战意味浓厚,通过色彩(黑白、彩色)切换,形成回忆与现实的双向蒙太奇。天使,在我看来不仅指片尾掉入厕所的哪一位,在老太太心中,也是儿子的代称。
儿子被迫参战,经历了杀戮、血腥之后,只剩孤苦伶仃的自己。厕所里的冥想与来往如厕人群的具体行为互为参照,来回折返。
被误杀的敌人,手里的两根烟卷极秒,生生嘲讽了战事的冷酷、无情。鸡蛋或是西红柿涂的血迹太假了(年代、技术因素)。
天使坠落、带出漫天的白雪,导演试图通过雪的意象来洁净尘世,慰藉老太太的孤寂与深深的思念之情。

早期练手的短片,将灯、玩具娃娃、时钟等具体的物象拟人化,靠光线、声音以及拟人手法营造的恐怖气氛很足,难怪后来有《罗斯玛丽的婴儿》《怪房客》《冷血惊魂》等电影的出现。
屋子里几个镜头摇得比较恣意、凌厉,属于后来恐怖片作者化标签成熟的初期模型。波兰斯基的片头片尾哪怕是在早期都那么严谨,对称或者呼应得严丝合缝。
声、光、镜头切换,短短的七分钟里是技艺的流淌。

荒诞风格,夸张、离奇的肢体语言。胖子与瘦子的外在形态与依附关系通过简明的动作集中呈现。
这种关系当然可以有很多种解读,瘦子在窗户上痴情的望着外面更远的地方,囿于胖子的束缚,始终不得挣脱。
资本家与奴隶、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受缚都可以说得通,应该是属于发散性解读的短片,答案不是唯一的。
瘦子为胖子跳舞、拉琴、洗漱、刮脸、修指甲、做饭、遮阴等细节,充分暴露出了阶层的差异性,至少是一种雇佣关系。
远方的画面则是理想中的圣地,它代表着自由、开化以及平等。

十分钟完成了结构上的对称,前后各有一个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镜头。
拉雪橇这件事充分暴露了人类性格的劣根性,采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
人类的弱点:自私、贪婪、猜忌、好逸恶劳在皑皑的白雪中被放大,管中窥豹,以小见大,比较有哲理的短片。
最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耳光扇的是芸芸众生。配乐小巧、欢愉,35mm胶片拍摄,小作品、大格局。
1962年,罗曼·波兰斯基的长篇处女作《水中刀》问世即引起轰动,鲜明的隐喻特征让电影富有独特的气质。

中产阶级的虚荣与空虚,贫民百姓的无奈与彷徨,一条船穿越了阶级界限,实现了暂时的“平等”。
三人交互式的心理碰撞,擦出不同阶层的价值体系。水中的刀刺穿了水面,一股凌厉贯穿水底,就此三角形人物关系不再稳当。
一场短暂的逃离之后回归现实,人物的精神困境似巨大的锅盖,被压抑的无法喘息。
波兰斯基长篇处女作隐喻明显,投射一出映照现实之光,得以窥见真实的灵魂。

该片是导演波兰斯基和让-吕克·戈达尔、克洛德·夏布洛尔、乌戈·格雷戈雷蒂、堀川弘通合拍的一部电影合集,五个片段,讲述了五个骗子的故事。
五个城市、五位导演,共同讲述了关于欺诈、诱惑的寓言故事。波兰斯基延用了《水中刀》的摄影师,黑白影像。

外界的纷繁竟与自己隔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兴许有一份美容店的工作,下班有姐姐的陪伴是生活的全部。内心早已永久闭合,再也放不进来任何非分之想。
后半程独角戏着实考验导演的功力,一颦一簇间,活脱脱刻画了一个具有精神障碍的年轻女子。
场面的调度、表演的独到以及虚实的切换来辅助,才得以彰显这类影片应有的震人心魄的表达力。
波兰斯基的恐怖片还是耐看,心理刻画有着明显的发展痕迹与脉络,封闭空间、封闭的内心,没有一把打开心结的钥匙。
导演的恐怖类型片有着明显的作者标签,独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心理依据。
比起无病呻吟的片子,窃以为波兰斯基是找到了好的途径,一切心理的表征都源自于现实无情的嘲弄与盘剥。

较为封闭的空间,极少的演员。波兰斯基这一部影像风格一如既往得乖戾、稳健。
一对夫妻的正常生活被外来客人打断,孤岛变得热闹起来。自由就像夜晚涨起的潮水,天亮终会退去。
在辩证的空间里定义自由,无论是小孩的枪还是结尾的枪战,都是对这种寂静的打破。黑色悬疑风格、构图、调度都展示出了强大的运镜技法。
崩溃女子的逃离是一种讽刺,男子孤独的坐在礁石上,电影结束。
人人都想逃离,逃不出的是孤独。

演员名叫阿尔弗雷德,不知是剧本巧合还是意在如此,向希区柯克靠拢,波兰斯基在心理刻画方面是可以和希胖齐名的。
这一部兴许是罗曼·波兰斯基后来无法面对的一部了,因这一部爱上的妻子莎朗·塔特后被枪杀。戏剧性这是捉弄人,在电影里和在现实中如出一辙。
憨厚、怯懦的银幕形象,波兰斯基在表演方面也较为独到,用自己的理解诠释了一位教授助理角色。
教授的“爱因斯坦”造型也很别致,故作的邋遢造型很符合电影的幽默基调。
这一部是波兰斯基版林正英(爱因斯坦)在龙门客栈大战吸血鬼,后被反咬一口。

前戏足,铺垫冗长,罗斯玛丽不安的内心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自己,波兰斯基为了说明这一点用了近四分之三的篇幅。
产前综合症也好,歇斯底里症也罢,还是源自古老的撒旦传说。一宗生产竟能拍得如此跌宕起伏,不由让人佩服导演的把控能力。
电影气氛营造精准、完全把握住了恐怖片的气息,虽无甚血腥、暴力的镜头,观众内心早已悬起,与罗斯玛丽同呼吸。

早已被翻拍了数遍的莎翁经典戏剧《麦克白》,在波兰斯基手里被演绎出了独特味道,气贯长虹,逼真的场景,驾轻就熟的心理描写,再现了经典,复刻了神话。
女巫细节大赞,电影充满浓郁的英伦气息,服化道考究、匠心,高逼格的还原是电影成功的关键所在。
女巫段落掺杂了波兰斯基独特的邪性笔调,将人性的欲望与丑恶大胆而又解构性地抖落出来,场面残忍、冷酷、血腥,杀戮的背后是人性的弱点。
奥逊·威尔斯也拍了一部同名作品,回头找来看看。

罗曼·波兰斯基唯一的一部纪录片,作为F1车迷的波兰斯基在摩纳哥站赛车的故事。

电影前后对称,都是逃,逃离。一次假期充满惊险与离奇,似是一场梦静。
神秘山庄的各色人等,妄想垒砌梦想中的伊甸园,银幕之上的却是讽刺以及白眼。大腿上的油漆、虎皮睡衣、夸张行为下是短暂的隔空幻想。
然而被荒诞的现实扒光殆尽,来的时候尚有丝许布片遮羞,回去是一丝不挂,裸露即是坦诚又是狼狈。
波兰斯基的这一部颇有些无聊,场面调度以及节奏还是展现出了大师的功底。
找到一个1080P的高清蓝光片源,可惜了没有与之匹配的字幕。在一部劣质资源的硬嵌入字幕下勉强看完。

老戏骨尼科尔森只身赴险,誓把这混沌的现实厘清。在波兰斯基的镜头下,邪恶包裹着现实,个体道德力量的延伸终究还是对自我的怀疑与讽刺。
唐人街,美利坚国土里的一垄敏感地带,政治、经济、民生、伦理,错综的世道下,伸张正义的身影却是突兀、冰凉的。
唐人街的课题太大,然而剧本的精妙完全规避了宏大叙事的套路,于细微处尽显描摹。被玩弄的道德天平从来都不会向正义的一方倾斜,蔓延开来的一抹悲凉嵌在唐人街的夜色里,凝重而又迷茫。
波兰斯基挑破尼科尔森的鼻梁,没想到后来在尼科尔森家里的那庄不光彩的事迹吧,这可比脸上破了相更加困扰自己。
资本、权利、性欲,最近上映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有着太多和《唐人街》相似的地方,考验人类最直接最准确的两块利器:金钱、女人。

不由让人拿来和《闪灵》比较,在立意上这两部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所处环境的敌对、不安造成的精神困惑是走向灭亡的终极原因。
通过一个恐怖的视角投射出现代人压抑、苦闷的内心,处于奔溃与觉醒的零界点,稍有不慎便会跌入深渊。
史蒂芬金的本子更加圆润、精确、务实,再加上老尼科尔森的神演技,让闪灵的表达更加厚重、深远。
《怪房客》的性别错位、心理阴影在前半部分大段的铺垫后却未能让这种畸形心理站稳脚跟,后半段跌宕起伏、所有料一股脑儿抛出,有头重脚轻之感。
皮球切换成人头,以及窗外的群体鼓掌,仰拍、俯拍、横移镜头的使用极秒。

这一版苔丝犹如一幅长卷,缓缓舒展开来。苔丝一生的命运竟与没落家族叫着劲,阶层的不对等、价值观的差异让苔丝的婚姻如此不幸。
电影服饰、化妆以及道具颇具英伦气息,庄园与农场两大外部环境的对立隐射不同阶层的固有障碍。
失去贞操、婴儿早夭、被丈夫抛弃,最终为自己短暂的幸福争取了一次的时候,一切后果都释然了。
一个倔强、顽强、天真的美丽少女被权贵、阶层、宗教、社会伦理联合绞杀了,血淋淋的裙角,那是向往自由、追求幸福最为孤独的宣言。

轻松、诙谐的海盗逆袭段子。可以说从根本上影响到了《加勒比海盗》的片子,这一部更侧重于趣味性。
服化道很讲究,英伦气息、恶匪形象比较精准。

波兰斯基是可以拿来和希区柯克放一起说的,这一部是从一件小事发散出的叙述套路,情节编排很吸引人。
从《荒岛惊魂》《冷血惊魂》《怪房客》《罗斯玛丽的婴儿》等一系列电影可以窥见波兰斯基在心里描述方面的独到、熟稔。
希区柯克的悬疑靠镜头以及剪辑,波兰斯基的气氛营造重点在于心理刻画,不惜笔墨,娓娓道来,那是楔入心底的感触。
《惊狂记》,名字都是十足的希区柯克范儿,不足之处在于剧情拖沓了点,还是不够干练。

结局太过仓促,转的有些猛了。咪咪与奥斯卡的爱情由互相垂暮,到奥斯卡的厌烦,咪咪的报复,以及报复升级。
最终摧毁了奥斯卡的心脏。电影的结构编排巧妙,戏中戏的套路,曲折、逢迎。波兰斯基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展现的调度与叙事能力堪称出色。
爱情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东西,除了美好,还有自私以及其它。

改编自戏剧。逼仄的空间,寥寥数人,电影的戏剧效果一览无余。
这一部略平淡,不如《杀戮》,前后的音乐演奏《死亡和处女》,几个主演眼神的交流,似是女主的一次音乐会遐想。
这次审判是在极端的情况下进行的,歇斯底里的女主被侮辱的神经绷紧,医生真的交代了罪行,故事可谓一波三折。

杰克船长戴着金属镶边眼镜,邋遢的发型、质疑的眼神。
三本古书的插图秘密指引着观众呼唤恶魔的出现,自焚的富翁具有仪式感的庄严祷告。
城墙外围夸张大胆的性爱场景,电影有种浓郁的宗教氛围。神学背景、宗教教义,第九道门通向人的内心。
这种悬疑、凶杀场景遍布的符号性电影还是说了些问题的。苦于露怯,不好揣测。电影胜在情节编排引人,并没有被枯燥的神学概念影响到。

不断有窗户向下俯拍的巷战、杀戮,波兰斯基这一部围绕一位钢琴家展开的反战题材电影试图从不同侧面描述战争的残酷无情。
二战中,犹太人的处境更为艰难,然而,一双手注定与琴键有缘,也正因这双手得以活命。
后半段让我想起了大岛渚的《战场上的欢乐圣诞》,敌对势力的恻隐之心最能让人为之动情。
篇幅厚重、白描纪实风格,悉心勾勒社会动荡局势下个体的处境。
战场上有一架钢琴,可是音乐抚平不了内心的伤痛。

改编自英国作家狄更斯同名小说,原著十年前大致翻过一次,早已忘却。
小说描述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伦敦景象,通过一个孤儿的遭遇展现了英国社会的阴暗面,治安混乱、资本压榨、教会专权、国家职能机关的不作为。
波兰斯基的改编对社会环境的描写笔墨不够,电影的年代感、气息还是抓得比较准确的。不仅从服化道方面,色调、镜头的综合使用再现了活生生的时代群像。
人性并没有被玩弄,反而给善良、正义的人一个机会。费根的结局极富讽刺意味,是一个摆明立场的鲜明耳光。
2007年,戛纳电影节成立60周年,邀请世界上的35位知名导演拍摄纪念影片。命题作文,每个人在三分钟里拍摄与电影院有关的故事。
电影合集叫做《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波兰斯基三分钟短片《情色电影》,令人爆笑的故事,接地气,不错。
创意、故事都不错。这一次戛纳群英会里的短片波兰斯基部分也许不出众,在我看来却是最接地气的一个。
短片里有四个戴眼镜的人,头顶那一个窟窿,妙极。
2009年波兰斯基拍了一个香水广告《贪婪:弗朗切斯科·维索利的新香水》。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接的一则香水广告,短短的一分钟,两大奥斯卡女演员争风吃醋,竟为一瓶香水。
难为了二人在地上摸爬滚打得卖力劲儿,以贪婪注解,诠释香水之于美女的诱惑倒也无妨,只是这一则创意太low。
拍香水广告,波兰斯基还真得向王家卫好好学习。贪婪哪能代表所有女性,还不得加上三妹:暧昧、妩媚、邪魅。

全程铆足了劲,直到最后一刻才反转。波兰斯基将叙述的激情无痕融在了具体的影像里,阴沉的天空、湿漉漉的潮湿感,最后街头随风而去的手稿等等。
这个近乎绝望的故事里包含着对真理连绵不绝的探索与坚持,政治人物自传的真实性不必考究。
写手从捞一把的动机逐渐转化为探索真相,却又不明不白为其他政治势力所操控,坚持的要义在这里变得模糊不清。
波兰斯基想要的绝望感和身不由己的宿命感都有很好的体现,人在特殊环境下的独立意识形态尤为可贵,难的是自己的努力变成了别人私欲的注脚、廉价,又很无力。

杀戮,在我看来是儿童纠纷这种平常事件的暴力升级,亦是80分钟里文明被掩盖,粗鲁、野蛮文化的偷袭。
胃液吐在茶几,几乎毁灭了绝版时尚杂志;律师丈夫腿上的胃液,厕所里光着腿吹裤子、擦皮鞋;朱迪·福斯特歇斯底里的扔包;温斯莱特将丈夫的手机丢进花瓶里,两个男人着急拿吹风机吹干手机的窘态。
如此种种细节均不是常规行为,短短的80分钟里粗俗、野蛮行径明显占据上分。
类似套路波兰斯基在《穿裘皮的维纳斯》里已经玩过一把,毫无疑问,《杀戮》的戏剧性更强,高潮迭起、张力满满。
局限空间里的影像分成与拿捏是导演的拿手好戏,屡试不爽。
儿童纠纷调节的幌子下是成人性格阴暗面的重度曝光,四个人的戏份分配、站位分割、构图属上乘。
剧本几无瑕疵。前后公园里的自然场景呈现出工整得对称,一切回归平静,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2012年导演波兰斯基又拍了一则时尚女装广告《一次心理治疗》,这一次的创意太low……
这一则普拉达时尚女装广告与那则香水广告一样,死在了创意上面,不过这一则稍许好一点。
心理疏导男专家被衣架上面的女装吸引,最夸张的是自己亲自穿上,如此做法我表示不敢苟同,至少违背常理(毕竟是女装)。
女士躺在沙发上絮叨自己的梦境、语无伦次,很享受的样子。不过这一次轮到了专家被“治疗”,治得大伙都不舒服了。

自始至终两个人撑起的门面,很是考量表演以及场面调度的功力,还好电影看得不困。
波兰斯基的运镜与配乐还是那么赞,戏中戏的故事设置虽老套,在这一部里却有了新的表达:权利、地位以及幻想。

波兰斯基老婆和伊娃·格林飙戏。电影有《闪灵》的影子,也有《禁闭岛》的气质。
女作家在写作方面的困惑伴随着整部电影,伊娃格林的形象可以理解成可有可无的角色,一个幻想出来的人物,站在自我的对立面,完成与本我的博弈。
无论是从电影展现的姿态还是试图触碰的话题,都让我觉着矫情了些。

莎朗·塔特是当时好莱坞的著名演员,在1965年和波兰斯基因戏(天师捉妖)结缘,两人于1968年结婚,成为当时人们公认最郎才女貌的夫妻。
妻子遇害时,波兰斯基正在欧洲拍电影,得知噩耗后几近崩溃,并公开悬赏25000美元捉拿凶手。

现任妻子艾玛纽尔·塞尼耶 (Emmanuelle Seigner),结识波兰斯基后开始表演生涯。两人合作过《穿裘皮的维纳斯》《真事改编》等作品。
这位曾被影评人赋予“幽暗王子”称号的老人不是浪得虚名,“幽”是影片共有的基调和情怀,《水中刀》《钢琴家》均被赋予这种气质;“暗”是指生命本身的控诉与挣扎,如《罗斯玛丽的婴儿》《不道德的审判》。
电影与人生的双重传奇由他在绝望痛苦的洗涤熏陶中呼号,这也令他比大多数艺术家更加浓墨重彩、慧眼独到,同时也冷酷、孤僻。

众所周知,罗曼·波兰斯基准备死后压棺材板的作品是《钢琴家》,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电影。

现已86岁高龄的老头子依旧笔耕不辍,还是希望能够拍一部“真正”压箱底的片子吧……(该段属意淫)。

导演作品盘点系列文章推荐(超级链接) :
贾樟柯 张艺谋 陈凯歌 万玛才旦 斯坦利·库布里克 黑泽明 王家卫 王小帅

-
marcovaldo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30 13:38:46
-
荒诞大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20 10:12:23
-
.破戒的方丈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18 21:30:54
-
小咸0000728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05 20:57:10
-
由美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11 20:38:14
-
萝林特供兰巴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06 09:53:37
-
内心辽阔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23 03:57:37
-
苹果刺青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30 09:56:12
-
王辉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02:16:59
-
冲浪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02 00:52:16
-
xxnddn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3 23:42:47
-
豆友163432428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7 11:54:52
-
蒜香黄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1 09:36:45
-
佛罗里达小卖部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9 13:19:59
-
TZ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7 02:17:07
-
不法之徒.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7 00:43:22
-
And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8 01:04:15
-
幸运的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31 00:32:3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6 14:05:34
-
Roone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5 03:07:21
-
不知冰物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5 12:05:46
-
La Chut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4 23:06:12
-
AnastasiaH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8 03:14:07
-
一万束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6 11:45:18
-
猫猫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20:36:33
-
Ru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09:51:14
-
梅尔甘尼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3 01:41:21
-
不朽浩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8 18:20:47
-
小豆子kl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8 17:59:59
-
杰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7 07:48:59
-
豆友229295995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7 01:07:14
-
Lonely Mar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14:58:58
-
大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0 23:47:13
-
構節語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8 12:24:51
-
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7 23:46:0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8 16:30:01
-
圆大古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6 13:30:25
-
精彩精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5 03:34:40
-
YicoLesL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09:38:39
-
Franc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4 18:04:44
-
霜冷长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6 14:54:1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4 13:00:44
-
heaven851102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3 22:53:13
-
一根牛板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0 20:18:09
-
Sunset Rollerc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4 16:03:30
-
sha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2 13:58:13
-
沃兰浮士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9 13:37:54
-
Albert Ls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8 14:28:35
-
COUTUR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1 20:37:00
-
栢念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3 15:46:49
-
卡夫卡夫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20:16:20
-
一曲布八安天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2 22:25:53
-
信号切断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3 12:32:14
-
金熊金狮金棕榈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2 11:15:13
-
小灵向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15:29:40
-
Miaoh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14:55:22
-
jo-da-y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8 11:47:16
-
穆雨羲和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7 17:29:16
-
柠檬mm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6 23:23:34
-
理由很简单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5 23:29:42
-
凌晨三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5 20:42:51
-
Arriett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5 12:34:27
-
阔爱大阔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4 22:07:00
-
张小皮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4 12:06:36
-
傻星的妈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3 23:05:25
-
豆友203685694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3 21:12:37
-
没有名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3 00:19:38
-
華而不实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0 17:15:54
-
鹅绒花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0 01:35:34
-
太阳高高Su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8 16:18:15
-
Donn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6 23:51:09
-
猜火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5 23:51:03
-
无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5 21:48:04
-
茉莉朵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3 19:27:39
-
奥兰尼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3 05:08:20
-
柳丁之墓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2 19:45:22
-
闸北陆小哄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2 08:56:02
-
MMockingbird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9 15:32:22
-
罗汉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9 02:52:19
-
陸潤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8 22:36:15
-
增村昌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7 13:46:58
-
Vb比Vc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6 20:50:06
-
崔大猫环游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4 11:03:51
-
哈哈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3 21:23:23
-
九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3 19:46:08
-
徐徐图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1 00:54:57
-
小叮当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0 17:52:44
-
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8 22:56:48
-
米夜里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7 20:24:36
-
川川长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7 18:25:29
-
O_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4 21:02:54
-
郁金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4 12:07:35
-
人狠话不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4 12:00:40
-
bunn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4 11:35:07
-
鹧鸪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3 20:41:51
-
礼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3 12:16:34
-
Alex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3 11:45:39
-
黎 何 段 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1 21:06:13
-
མི་རྟག་པ།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1 18:27:04
-
yum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1 14: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