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乱弹24︱服一剂灵魂五石散吊命....

1、“灵魂五石散”之名词解释
人生就是无止境的黑洞,而励志鸡汤就是黑洞里无边无际弥漫着的五石散....
它们自众多魏晋士大夫的宽袍大袖上抖落,再顺着嵇康《广陵散》的余音越阡度陌而来,每每绕梁三日方绝.....
五石散或可入药,但更该归类为慢性毒品,会上瘾,类似海洛因,大剂量长期不当食用,会致人死地....可那些已经上瘾的人总是忍不住随时吃一点的,不然何以续魂兼抵痛呢?会直接自由落体坠入万丈深渊的.....
不如姑且随着五石散的药效,暂且、能多飘一会儿是一会儿吧......
一而再,再而三,而日子也便如此这般一段一段消磨打发掉了。

2、上天没有签证,入地不够段位
"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裡,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裡,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裡,我不願去。"——魯迅
诶,鲁迅先生真的挺矫情。当然,他也有资本和资格矫情....但凡有铠甲、利刃、大脑、以及真金白银傍身,总是有更多挑挑拣拣的余地.....
或者干脆反过来,什么都没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也行....
怕就怕好不容易攒下仨瓜俩枣,再怀揣一点质地堪疑的儿女情长,突然就患得患失了,简直哪哪儿都zhao 不开他、盛不下他....
当然,更多时候,更多芸芸众生,只有被挑的份儿,几乎立锥无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各自做人失败到什么程度自是不消细说,反正想上天却没有做圣门徒的签证门票,入地也不具备做恶魔的斤两和段位....
所以,也只能随波逐流,任由命运的翻云覆雨手bia 唧bia 唧随便爱zhuai 哪儿zhuai 哪儿好了...

3、吾日三省吾身与灵魂的揽镜自照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其实就是灵魂揽镜自照。
灵魂经常揽镜自照的话,人便不容易心生妄念....
看看智商到位么?是真的气场大开大杀四方?还是连身边路过的疯子白痴都能一眼看穿你的外强中干?每天行走江湖是靠真智慧?还是戴着面具抖机灵装大尾巴狼?抑或一直依附家族荫庇狐假虎威、实际任屁不是任嘛不懂?
看看情商达标么?人情世故驾驭得够不够好?左右逢源?还是落落寡合?要不要尝试打个谄媚的粉底?再戴个逢场作戏的美瞳?抑或刷刷甜言蜜语调制出来的口红,多敷几贴皮笑肉不笑的面膜保一下人际湿度....
瞅瞅积攒的学养够不够用?可别入不敷出,不够用就得想办法赶紧培根固本,那玩意儿就像气色与发色,老是营养不良的话,混迹于势利人间,总是难免跟不上趟儿、甚至招人嫌弃厌烦....
气质格调,则属于灵魂神韵了,像藏在眼角眉梢的风情——就,认真端详端详自己,道行修炼得怎样了?千娇百媚还是优雅端庄?刻薄寡恩满脸狡诈尖酸还是婊里婊气骚气冲天?不管怎样,尺度拿捏可是技术活儿,收放之间有分寸有底线就还好,凡事都是过犹不及,总之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之所以说灵魂经常揽镜自照不容易心生妄念,自是因为大多数人的五官和整体姿态都经不起细看,灵魂也一样,也经不起细打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常照镜子才会时时提醒自己的不完美,甚至有太多瑕疵.....就狂妄不起来了。
也别“三省”了,偶尔扪心自问就好,略微控制一下膨胀欲就得了,自省太多自我否定太厉害,人会活不下去的.....

4、审美
最近频繁看到有关审美的话题。
其实,审美从来都是历史政治文化的共有产物,随着年代变迁政权更迭文化杂交——而朝秦暮楚,而城头变幻大王旗,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无外就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就像战国时期,阴阳家学说甚盛,在这个学说里,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治国理念,称为“五德”,而五德又对应着不同的颜色,所以,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秦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与金木水火土对应着的旗帜颜色与服饰主色。
按照阴阳家的五行说法,魏国继承了周王室的火德,顺应的是红色。韩国自立木德,顺应的是绿色。赵国特殊,崇尚火木德,颜色主打为七分红色三分绿色。齐国中意“火德为主,金德为辅,金炼于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选择的颜色为紫色。楚国推演出“炎帝后裔,与黄帝同德”的土德,旗帜服饰变成了一色土黄。秦国统治者崇尚水,水德对应的标志颜色是黑色。燕国也是水德,选择的国色为蓝色。
简单来说,就是,魏国人以红颜色为最尊贵,韩国人以绿色为最高级,齐国人觉得紫色最能彰显身价,而秦国人则分外钟情于黑色的王霸之气.....
五德代表的“国色”后面,处处都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长久积淀、嫁接、与融合,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这期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为审美观不同,便猖狂到非要别人也向自己看齐。包容性和多元化可见一斑。
所以说——美不美,必要结合时代人文背景、去感受、接纳、升华,然后审美才有依据,也才有意义。
时代发展到今天,全球文化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全方位相互对接、并轨,五光十色的异族文化方方面面强势侵入、渗透,彼此既交相辉映,又交相碾压,由此带来种种观念碰撞、认知磨合,且在此基础上重新融合生长变异出来无数全新概念....如此这般,根本谈不上谁的审美主张和标准才配称王道抑或霸道,更谈不上谁的创意见识可以居功至伟彪炳史册,左不过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一起用颜色、材料、以及不同的构思,东拼西凑、乔张做致、抑或兴风作浪,尽情狂欢罢了,到头来,都是历史的组成部分,也必然都是文明的组成部分。
我的意思是:人类文明有其本身自带的发展变化节奏,而现代人的通病是过于急躁和习惯争强好胜。其实,才哪到哪儿啊——活久见的"活久",再久也就几十年而已,放到煌煌史册里,你都想象不出来有多么微不足道。在蜗角里争论乾坤谈说是非,真没必要。
所以,同时代同一时期的所谓审美,眼光能有多大差距呢?就像孙悟空怎么都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再怎么审,再怎么比较,也无非都是在时代浪潮里随波逐流吧,左不过就是囿于身份、位置、眼界以及金钱的多寡,各自心血来潮、量力而为、或者“想一出是一出”,谁都不比谁更高级更有眼光,完全没必要党同伐异抑或居高临下....
认真讲,审美本身其实是个悖论。美的事物本就顾自存在,并不会因为有没有人来"审",就突然更美了、或者就不美了。美本身,也许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也许是单一直白的,但涉及审美,则必定都是个人主观意愿使然,也就必定是狭隘的、有局限的,由不同视野、境界、感受能力、智慧高度的天花板制约着。美的事物一旦进入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审视审度程序,也就难免被臆断,甚至形成偏见,以及被扭曲。
所以,审美这事儿,说着高级,其实本质上还挺矫情挺耍赖的.....就,凭什么你觉得美别人就都得认同、你说不美就不美了么?凭什么非得用你的视角去定义或者判断,才算阳春白雪?否则就是下里巴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吧!你是全知万能的?就没有你视线触角触及不到的?
说到底,关于怎样才叫美,无非各随心意,自己喜欢就好,只要心里存有一份尚美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