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艺术
最近越来越体会到公共演讲(PUBLIC SPEAKING)是一门非常强大的艺术。其难度和技巧丝毫不亚于写作。一次成功的演讲可以让听众转变对演讲者的看法,比如,从不信任到钦佩;甚至,在一些说服性演讲当中,改变听众的意愿,达到最终目的——说服听众去做事情。
实际上,作为感性动物,人做决策的过程绝不可能是理性的。一般情况下,改变相比维持现状总是更加困难的。这时如果能让一个问题显得非常重要,改变后可得的图景越美好,人们就会趋向去做这件事。公共演讲就是一种这样的【途径】。
亚里士多德总结过合格的演讲者必须具备的三种技能:logos,ethos,pathos。这三点logos指逻辑,ethos指可信,pathos指情感。很难说哪一点最重要,演讲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受众分析。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式可大相径庭,关注的事物也不一样。相同文化的人,其思想可有更多共通之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如果能准确进行受众分析,投其所好,和听众"Speak the same language",演讲的效果必定会大大提升。
除此之外,准备也十分重要,世界上学问很多,作为一个渺小的人类学识必定十分有限,但是作为一名演讲者,要达到【可信】,必然一、对话题有足够的了解;二、诚实的承认自己知识的缺陷。很多时候,在谈论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时,只展现对自己有利的言论,而忽视掉与自己论点不合的证据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这么做的后果,将会是降低演讲的说服力。观众没有足够思考能力时还能蒙混过关,倘若听众习惯于批判性思考,或者对话题了解足够深入,【可信】就会崩塌。
【可信】之外,态度也十分重要。听众会自然抵触那些高高在上的说教式演讲,好的演讲者会和听众拉近距离,厉害的演讲者甚至能控制观众的情绪,利用同理心,使其达到共鸣。这是十分微妙的。当然,比起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的演讲者,还有一些则会由于紧张而“暂时性失忆”,底气不足。这样也得不到听众认可。
【姿态】不用多说,却比语言更难以控制。可以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可以把稿子倒背如流,但是控制自己的呼吸?很多人在演讲时会出现一些不受控制的小动作,这些都会影响观众,使其分心。
还有另外一点,上周做过informative speech后,反思自己容易照本宣科,其实,根据理论自己想出一些与听众有关的例子,会令人更加印象深刻,也能做到更加自然。尤其是理论比较抽象的时候。
越仔细去考察公共演讲这件事,越觉得演讲者得是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如何去charm听众,真是一门大学问呐!
2019年4月27日
于科大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