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13日的暴走
13日,午后的南京,悠然自得,清风吹,桐絮飘。
为了搭上到元镜装置展的末班车,我马不停蹄着。经过两次倒车,还算顺利地摸到了南视觉美术馆,而得到的消息是展览已经结束了,虽然豆瓣上写着13号是最后一天而竟然这天成为了打扫战场收拾回家的日子。有些小伤心的我,在馆里瞎晃,发现这里与想象中的馆子有些出入,不算很大的两个厅就是展览馆的全部未免让我有些怀疑这里怎么搞装置展。也可能是因为以前对于这个名声在外(至少在豆瓣上红红火火)的明星展馆有过高的期望和设想吧。但整个展馆虽小,也还算精致,里屋挑高的设计配上倾斜的屋顶,阳光充足的时候会有几束阳光从天窗洒下也会让站在艺术品前的你感到些许惬意吧。另外,小馆的后面配了个小院,院子里随意插着几根柱子,在角落里两个藤制的面包沙发吸引了我的目光。
幸而本次行程的重点并未完全放在装置展上,不然今天定然会败兴而归。在这个石城创意园中随便乱逛几处,误闯入一家拍卖公司,被问及“是南艺的吧?”微笑不答。“学传媒的吧。”,无奈之下应和一句“您看的真准。”惹得其含笑而去。转身发现一个很美的建筑,门前精致的玻璃台阶,小院中别致的有一汪浅水,刚进门,就被阻止,且看门人语气很凶。我到底干什么,其实我什么都没干,就是想进去看看嘛,好奇不行吗,对,这里不行,因为我抬头看到了大大的匾额上写着“XX收藏家协会”。人都是家,你算个P,
好了,暴走才是今天的重点。其实就是想出来走走,本想着同l前来,可临时有事计划有所变更。我随行的一个人上了路,并且坚定不和任何人结伴。一个人上路的感觉应该是最好的,无拘无束,天马行空。沿着门口的一天路开始暴走,午后的阳光有些顽皮,时而出来露露脸,搞得我冷暖交替,竟也没有办法。带着一身臭汗,躲进路边的一个小花店,店主是一个帮帮的可爱女孩,端详了那些可爱的小植物后,继续上路。没走多远便到了河海大学,在门口犹豫了半天是否要进去。最后为了领略一天不一样的校园风情加之看到里面郁郁葱葱的林荫道,我还是穿越了河海的校园。其实每个学下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特点,单不说学生的精神面貌,就看那些沉默无声、黯然伫立的建筑和风景就有区别。在河海中,看到了各种关于水利的宣传牌,XX水利工程、XX大坝。而几尊铜像和雕塑倒让我印象更为深刻,比起我们学校这可能就是我一致认为校园里应该有的所谓的积淀和文化吧。单几栋现代化的大楼很难让人勾起对于知识的情愫和文化的认同。河海虽小,校园中树木林立,深处市中心而闹中取静,有古老的拱顶建筑同样也有现在学校争相模仿的所谓“现代”派代表作,好在有古有今,挺好。在校园中,耳机中飘飞着音乐,随行的走着,只是冥冥中感觉到应该朝着西南方向前行,也变没有了所谓的地图和路线,看到有台阶的小山坡就爬上去,只要前面有路都会走出去的。
出了河海的校园,本想径直走向先锋,到那里小憩一下。而经过MM指路,竟然路过了传说中的南师大随园校区。这个不能犹豫,直接走进去,进去之后发现里面除了树多,就是女人多。我一个还算可以的小男,在里面疯狂的暴走,自然迎来了一些眼睛的注视。而一路走来,总感觉像是在山地中的一片树林上前行,我爬高爬低,寻找着传说中的正殿,或者说是想要寻找一个稍微开阔点的地方,因为我觉得太压抑了。可能这里也确实是个适合小知识分子生活、治学的地方,这里不需要有登高远望、一马平川的气势,也不会让你感到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阔,在郁郁葱葱,这天蔽日的大树里或者说树林里,我们的文化人未来的园丁可以构建自己意象中的精神家园和神秘乌托邦,当然这都极度封闭的、自我的,环境适合了思想,而思想是环境的一个体现。很不容易找到了我心中的大殿,经典的老式建筑,左右各一个配殿,经回廊与其相连。中间的旗杆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而背后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让本就不和谐的一幕更为过分。
先锋还是像个异乡者一样,蜗居五台山的地下车库里。只是发现门口的创意礼品柜面积好像又加大了,而艺术走廊那边基督教的分量悄悄地加大。仍然很害怕那个巨大的十字架,死亡的黑色映衬在煞白的墙面上,经过下面的时候,我生怕它掉下来砸到我。L说是因为我最近做的坏事太多了,可能罪孽早已深重了吧。暴走了这么远的路,确实很累,窝在沙发里休息了一下双眼和还算清醒的脑子,我发现现在眼睛越来越不行了,在门口拿着地图册我靠了很近愣是没有看清。接着,捡了本《在路上》度过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先锋时光,背景音乐好像是关于宗教的,但还算不错,只是总感觉音乐是一直重复的,听多了感觉不好。不知道先锋还能撑多久,但想着这个文化孤岛正在慢慢地被侵蚀,心中不免有些难过,虽然我不经常来这里。
暴走继续,一个人吃了8块钱的盖浇饭,味道还好,但分量太少太少,这一刻体会到了在食堂和学校附近就餐的实惠和放心。一个人的征程会让人兴奋,成长会让你少了份孤独而多了份担忧,但作为一个将要上路的人,地图上的每条线、每个点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都是我只要想去就可以随时过去的远方,因为腿在我脚上,我可以暴走。
在路上的感觉很好,虽然有点累。
为了搭上到元镜装置展的末班车,我马不停蹄着。经过两次倒车,还算顺利地摸到了南视觉美术馆,而得到的消息是展览已经结束了,虽然豆瓣上写着13号是最后一天而竟然这天成为了打扫战场收拾回家的日子。有些小伤心的我,在馆里瞎晃,发现这里与想象中的馆子有些出入,不算很大的两个厅就是展览馆的全部未免让我有些怀疑这里怎么搞装置展。也可能是因为以前对于这个名声在外(至少在豆瓣上红红火火)的明星展馆有过高的期望和设想吧。但整个展馆虽小,也还算精致,里屋挑高的设计配上倾斜的屋顶,阳光充足的时候会有几束阳光从天窗洒下也会让站在艺术品前的你感到些许惬意吧。另外,小馆的后面配了个小院,院子里随意插着几根柱子,在角落里两个藤制的面包沙发吸引了我的目光。
幸而本次行程的重点并未完全放在装置展上,不然今天定然会败兴而归。在这个石城创意园中随便乱逛几处,误闯入一家拍卖公司,被问及“是南艺的吧?”微笑不答。“学传媒的吧。”,无奈之下应和一句“您看的真准。”惹得其含笑而去。转身发现一个很美的建筑,门前精致的玻璃台阶,小院中别致的有一汪浅水,刚进门,就被阻止,且看门人语气很凶。我到底干什么,其实我什么都没干,就是想进去看看嘛,好奇不行吗,对,这里不行,因为我抬头看到了大大的匾额上写着“XX收藏家协会”。人都是家,你算个P,
好了,暴走才是今天的重点。其实就是想出来走走,本想着同l前来,可临时有事计划有所变更。我随行的一个人上了路,并且坚定不和任何人结伴。一个人上路的感觉应该是最好的,无拘无束,天马行空。沿着门口的一天路开始暴走,午后的阳光有些顽皮,时而出来露露脸,搞得我冷暖交替,竟也没有办法。带着一身臭汗,躲进路边的一个小花店,店主是一个帮帮的可爱女孩,端详了那些可爱的小植物后,继续上路。没走多远便到了河海大学,在门口犹豫了半天是否要进去。最后为了领略一天不一样的校园风情加之看到里面郁郁葱葱的林荫道,我还是穿越了河海的校园。其实每个学下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特点,单不说学生的精神面貌,就看那些沉默无声、黯然伫立的建筑和风景就有区别。在河海中,看到了各种关于水利的宣传牌,XX水利工程、XX大坝。而几尊铜像和雕塑倒让我印象更为深刻,比起我们学校这可能就是我一致认为校园里应该有的所谓的积淀和文化吧。单几栋现代化的大楼很难让人勾起对于知识的情愫和文化的认同。河海虽小,校园中树木林立,深处市中心而闹中取静,有古老的拱顶建筑同样也有现在学校争相模仿的所谓“现代”派代表作,好在有古有今,挺好。在校园中,耳机中飘飞着音乐,随行的走着,只是冥冥中感觉到应该朝着西南方向前行,也变没有了所谓的地图和路线,看到有台阶的小山坡就爬上去,只要前面有路都会走出去的。
出了河海的校园,本想径直走向先锋,到那里小憩一下。而经过MM指路,竟然路过了传说中的南师大随园校区。这个不能犹豫,直接走进去,进去之后发现里面除了树多,就是女人多。我一个还算可以的小男,在里面疯狂的暴走,自然迎来了一些眼睛的注视。而一路走来,总感觉像是在山地中的一片树林上前行,我爬高爬低,寻找着传说中的正殿,或者说是想要寻找一个稍微开阔点的地方,因为我觉得太压抑了。可能这里也确实是个适合小知识分子生活、治学的地方,这里不需要有登高远望、一马平川的气势,也不会让你感到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阔,在郁郁葱葱,这天蔽日的大树里或者说树林里,我们的文化人未来的园丁可以构建自己意象中的精神家园和神秘乌托邦,当然这都极度封闭的、自我的,环境适合了思想,而思想是环境的一个体现。很不容易找到了我心中的大殿,经典的老式建筑,左右各一个配殿,经回廊与其相连。中间的旗杆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而背后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让本就不和谐的一幕更为过分。
先锋还是像个异乡者一样,蜗居五台山的地下车库里。只是发现门口的创意礼品柜面积好像又加大了,而艺术走廊那边基督教的分量悄悄地加大。仍然很害怕那个巨大的十字架,死亡的黑色映衬在煞白的墙面上,经过下面的时候,我生怕它掉下来砸到我。L说是因为我最近做的坏事太多了,可能罪孽早已深重了吧。暴走了这么远的路,确实很累,窝在沙发里休息了一下双眼和还算清醒的脑子,我发现现在眼睛越来越不行了,在门口拿着地图册我靠了很近愣是没有看清。接着,捡了本《在路上》度过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先锋时光,背景音乐好像是关于宗教的,但还算不错,只是总感觉音乐是一直重复的,听多了感觉不好。不知道先锋还能撑多久,但想着这个文化孤岛正在慢慢地被侵蚀,心中不免有些难过,虽然我不经常来这里。
暴走继续,一个人吃了8块钱的盖浇饭,味道还好,但分量太少太少,这一刻体会到了在食堂和学校附近就餐的实惠和放心。一个人的征程会让人兴奋,成长会让你少了份孤独而多了份担忧,但作为一个将要上路的人,地图上的每条线、每个点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都是我只要想去就可以随时过去的远方,因为腿在我脚上,我可以暴走。
在路上的感觉很好,虽然有点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