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查看话题 >走走停停:上海博物馆看展小记
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王朔
周末早上乘1号线回郊区,快到人民广场站的时候,我忽然就想去附近的上海博物馆看一看。
不过,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内心还是挣扎了几分钟。最终,去博物馆的想法战胜了早点回去睡午觉的想法。

一、走进上博
从地铁1号线出来,步行没多久就看到了上博的屋顶。因为到的比较早,博物馆没开门,我还在旁边公园的长椅上坐了一会。
等到8:45我绕到进口处排队,才发现虽然上博9:00开门,但是已经有不少人等在门口了。虽然队伍很长,但是移动得很快。可能得益于进入上博,既不需要领票,也不需要刷身份证,只需要通过安检。
二、走走停停
在楼下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导览牌,大致圈定了今日看展目标。主要集中在四楼,包括“中国货币史中的白银”特展、古代玉器常规展、明清家具常规展。结果等我蹭蹭蹭跑上四楼,却发现特展(就是下图海报中的展览)今日不开放。

虽然有点失望,但来都来了。既然如此,就乖乖的去看常规展吧。
(一)古代玉器常规展
玉器馆里光线昏暗,衬得玻璃展柜里,那些从远古走来的玉器更加温润美丽,如同暗夜里熠熠生辉的明珠。
这个馆里主要陈列的是先秦时期的古玉,有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有商周时期的礼器玉圭、玉璋,祭祀时用的玉斧、玉戚、玉矛、玉戈,贵族用的玉环、玉珏、玉摆件、玉配饰等等。从远古时期的神面纹、兽人纹,到古王朝时代龙凤纹、云雷纹,自有一种不同于后世封建王朝的古拙大气。
(二)明清家具常规展
我在这个馆待的时间最长。主要是恰巧碰到讲解员在讲解,带着故事去看展,不知不觉就忘记了时间。不得不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文物的背后蕴含的是古老的智慧和悠久的文明。听了讲解再去看这些文物,你会发现内心的感受全然不一样。
俗话说“一等紫檀木,二等海南黄花梨,三等红木”,明清家具馆里陈列的主要是贵族和皇室所使用的家具。所以基本都是这三种材质。从我个人的偏好来说,我尤其喜爱明朝的家具样式,觉得它们线条流畅、简约典雅,颇有中国写意画的意趣。


比起以简约为美的明清家具,展馆里的清朝皇室家具就极尽富贵之能了。高浮雕、浮雕、透雕、圆雕、描金、嵌珐琅、镶宝石,各种工艺、珍材齐上阵。

(三)书法馆
逛累了,在展馆外的休息区吃了根棒棒糖补充体力。之后,去了趟书法馆。逛了大概10分钟就出来了,究其原因,是没有文化,很多字不认识。

三、乘车返回
逛博物馆也是个体力活。从早上9:00逛到中午12:00,我不仅饥肠辘辘,腿也有些酸,看到椅子就想坐下歇息。我感觉再看下去,边际效应大概要递减了,就出了博物馆,结束了这次博物馆之行。
开心的是,周末中午地铁比较空,一路上都有座位。回到出租屋,看了点闲书,想着还没有睡午觉,遂忍痛放下手机。结果从下午4:30直接睡到了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