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与红鸡蛋
小时候,每一个重大的节日都与一项吃食有关,这也是在那段岁月里对于节日有所期盼的缘由。那时的节日也是随了旧俗的,四月不过清明,过寒食,寒食吃鸡蛋。
按习俗要在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上煮上一锅鸡蛋,足够吃一天。相比于吃鸡蛋,这一天更吸引孩子的是染红鸡蛋这个时兴的活动。染红鸡蛋到底有什么寓意,没有人解释过,小孩子也是不会计较的,只要能让日子显得特别,就能得到很多快乐。
那个时候彩笔之类的是稀缺的奢侈品,孩子们便盯上了红纸,而红纸是过年或者有喜庆事的时候才会置备的,找来找去,门窗上还在盈盈飘荡的红色罗门钱便成了最终的目标。虽然春节已经过去近3个月,但年节贴上的对联和罗门钱多少也装饰了朴素的院落,新年的喜悦心情也仍未散尽,所以除了风霜的痕迹,仍旧保存的很好。自己家的自然是舍不得破坏的,估量着父母也不会允许。思虑再三后便邀了三五个小伙伴,去偷摘别人家的。
人手一根竹竿,挨家挨户地转,就像几个游荡在胡同里的小贼,生怕被人逮到。一定要确定周围没有人之后,才会用竹竿迅速挑下,赶紧装在口袋了,然后假装淡定又心怀窃喜地离去。偶有路过的大人,看着这一群像是要结帮造反的孩子,先是愣一下神,然后了然地偏头看一眼面前人家的大门,便嘿嘿笑着,走了过去。几个孩子心虚地互相看一眼,便不约而同地撒开 了腿跑出 了胡同,直担心被人认了出来,给主人家知道,然后找上门去。
鸡蛋是红皮的,罗门钱的材质也不过是一层薄薄的红纸,更何况经过风 吹日晒已经掉了颜色。所以给鸡蛋上色就成了一项让人费心的工作 。为了染一个红鸡蛋,偷来的罗门钱堆成了小山,怎么把罗门钱叠在一起,叠多厚,浸多少水,怎么擦才上色,来来回回反复试验 。不一会小山样 的罗门钱便成了一坨水滋滋的红纸,手掌像涂了红漆,鸡蛋却总不让人满意。这时,父母和邻里总是出来打圆场,“这鸡蛋真红”,耐心已失的孩子再看两眼鸡蛋也就心思一转,觉得还算满意。鸡蛋染完之后总是能在衣兜里揣好几天,碰到朋友就会询问 ,染鸡蛋了没有?然后掏出鸡蛋比拼一下,再分享一下偷罗门钱时的奇遇和染鸡蛋的经验。如果有人拿出鹅蛋,那就能让一群孩子红了眼, 白色的皮染上红色的颜料 ,简直是件艺术 品。眼馋过后也便总是跟母亲念叨想要白鹅蛋。
今年清明节,父亲给我打电话,问吃鸡蛋了没有,我不禁觉得一阵好笑。就像冥冥中有一 种机缘,在我想起了红鸡蛋的时候父亲便恰好问起了鸡蛋。染红的鸡蛋最后都去了哪里, 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记得清晰的只有自己一手拿竹竿,一手捏一张破损的罗门钱,走在胡同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