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低谷中的抗争
《老人与海》的作者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的熟知度要远远高于海明威的其他作品,一方面是跟他的文学才华和写作的风格有关,另一方面与他的创作时间有关,当时的海明威已经不是一个硬汉,而是一个满身伤病的老人,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的他,改变风格,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老人与海》与之前作品的巨大差别。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也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加上海明威小时候母亲的影响,书中男孩的塑造也是对小时候性格的补充和完善,更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在经历世事沧桑之后的淡然,接受生活的种种遭遇,接受自己,接受生活。

《老人与海》独特创作风格的代表,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早起的英文小说偏爱迤逦文体,衡量写作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标准,主要看作者能否写出复杂的长句,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足足让句子长度缩短了一半,删除了不必要的句子成分,包括定语、状语、补语和同位语、以及相同功能的从句,仅仅只保留的句子了句子的主干成分,使得文体显得硬朗和简洁,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海明威的记者生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中毕业后做过六个月的见习记者,作为记者必须以尽可能简洁的文字记述尽可能多的事实,记者必须关注事实,删除细枝末节和个人感情色彩,海明威将新闻报道的写法引入,创造了全新的极简主义文体。
这种极简主义文体将作者的角色从操纵者转变为建设者,只描述,不解释,把所有的判断留给读者自己去做,正如海明威自己说的那样,他的作品是建筑,至于如何装饰那是读者的事。这种写作方式被称为“冰山理论”,真相如同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只有八分之一,作家的职责是通过小说的文字呈现这八分之一的同时,还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八分之七的存在。《老人与海》仅仅只有两万六千多字,读完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真正读懂,其实并不容易,海明威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忽略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亲自去领会,这也是《老人与海》出名的原因之一。
《老人与海》创作的时间在1950年前后,这也是海明威生活和文学生涯跌入低谷的时期,热爱冒险的个性和长年酗酒的他让身体有了很多伤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交好友的逐渐凋零辞世,让这个忍受生活和病痛折磨的老人更加抑郁和脆弱,也正是在这样困难的时刻,海明威写出了人生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有一个老人独自在海上捕鱼,连续八十多天都一无所获,后来捕获了一条大鱼,在和大鱼缠斗了两天两夜之后,用鱼枪刺死了大鱼,在返航的途中,遭遇鲨鱼的攻击,缺少帮手和工具的老人,尽管奋力杀死了几条鲨鱼,但大鱼还是被其他鲨鱼吃光了,等他返航进港时,只留下一副巨大的鱼骨。这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书中有很多细节的描述很容易被读者所忽略,比如老人经常谈论棒球,梦到狮子,以及老人像海水一样蓝色的眼睛,都是在向读者提供老人的身份信息和老人过往的生活经历。
整篇小说并没有明确的讲述老人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清晰的时间轴,也没有明确叙述男孩的年龄大小,读者只能通过老人常常聊起的棒球联赛来推测时间,男孩口中的“伟大的西斯勒”就是杰克*西斯勒,他的父亲是乔治*哈罗德*西斯勒的著名的棒球球星,他初次参加比赛是在1915年,可以推测出男孩的年龄是二十二岁,书中有诸多细节,都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来判断,这也是海明威留给读者的填充区。
相比较海明威之前的作品,一向以硬汉著称的形象,显得衰落了许多,书中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许是身处生活的低谷,加上病痛的折磨,海明威更加倾向于怀念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而不是厮杀和搏斗,书中露台酒吧老板免费提供的食物和酒水,以及在老人出海后没回来,乡镇的人派出搜索队对他的寻找,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温情;书中也多次描写了老人对飞鸟和鱼儿的友爱之情,老人多次提到,飞鱼和黄林莺是他的朋友,他对自然的掠夺仅限于满足生存的需求,这也是郝明威向读者表达了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书中老人对自然贪得无厌的索取的厌恶反感的,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海明威在倡导对自然资源的节制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老人在八十四天后仍然一无所获,但是他从未失去信心和希望,这也是整篇小说的一个中心,那种永不服输的乐观主义精神,再对照作者创作《老人与海》的时间背景,就更加能够清晰的体会到海明威所表达的那种乐观主义精神;在长时间一无所获的情况下,仍然满怀信心和希望,直至小说结尾,老人和男孩决定再次出海,作为一个读者,也应该追求永不屈服的精神,就像书中经典的句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它”。
相信很多人读过之后对结局有所失望,也许并不是完美的结局,看起来似乎老人失败了,但老人永不服输,敢于斗争,勇敢抗争的精神是真正能够激励每一个读者的,我们应该敬佩每个时代敢为先的人,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实现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梦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是如此,正是那些真正的强者,敢探索,敢踏入未知世界,寻找道路,人类的命运也是,那些真正不屈不挠为之奋斗和拼搏的人,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
最后,对于书籍的选择,如果能够阅读英文原著是最好的,原著更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对于译本,查看了市面上存在比较多的译本,对比之后,个人推荐李继宏的译本,忠实原著,语言简练。
-
Katheri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1 19:49:32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22 14:27:47
-
豆友203048867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30 20: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