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角度分析和解决慌张
我们都有过这样一些经历:在几百人面前做演讲,明明准备很充分,却双手发抖;期末考试前坐立不安,吃不下睡不着;和女神出去吃饭,昨晚准备了很多搞笑段子却说不出来。我们一生会遇到无数让我们慌张的事,慌张是怎么产生的呢?又该如何克服慌张呢?
1、 慌张是怎么产生的呢?
每个人都会慌张,这是我们身体的本能反应,慌张是一种生理上的变化。
我们遇到某些特殊紧急的情况时,会刺激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的身体分泌出大量的体内因子,例如肾上腺素,这些体内因子大量的产生会对我们的身体和思维产生强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反应出来就是慌张。

所以想改变慌张的本能反应是不现实的,难道我们就只能任由慌张摆布吗?
2、 如何克服慌张?
如何克服慌张,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控制你的意识。于是我们在慌张的时候,拼命的告诉自己不要慌张,但结果却是越来越慌张。遇到别人慌张的时候,我们在一旁不停地安慰,但结果却也是适得其反,让别人更慌张。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慌张的根本是因为我们分泌了大量的体内因子,单纯的控制意识或者安慰别人,并不能让你减少体内因子的分泌量。所以我建议你从以下两个方面控制慌张:理性和感性。
(1) 理性:我们慌张,是因为我们对事情有一个预期,对自己有一个目标,担心自己的表现不能达到预期实现目标。这时候思考两个问题:事先的预期和目标是否合适;你为了这个预期和目标,准备是否充分。由此我们就得到下图:

这时候有四种情况:
A、 第一象限:你目标合适,准备充分。这时候你有神马理由慌张?想明白这点,你的体内因素分泌水平一定会降低,自信一定会回来。
B、 第二象限:你的目标合适,但准备不充分。这就是懒惰的问题了,你慌张是正常的。
C、 第三象限:你的目标不合适,还没咋准备。这个是人们常说的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慌张反而可以让你认清现实,以后能够走回第一象限。
D、 第四象限:目标不合适,但很努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你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现在该好好从头思考一下目标问题了。
由此我们知道,经过理想分析,如果你在第一象限,你没理由紧张。如果你在其他的三个象限里,你的根本问题就不是慌张了,这时候局势完全无法掌握,就破罐破摔吧,想到这里,也就不慌张了。
(2) 感性:这就是转移注意力和心理暗示。比如说c罗每次进球场都要右脚先迈入,帕瓦罗蒂唱歌前要在口袋里装一个钉子,有的人习惯深呼吸,有人甚至憋尿。我建议你选几个适合你的方法,在慌张的时候用。
总结:在慌张的时候,先理性的分析,把自己慌张的理由分析清楚,用理性的力量控制体内因子的分泌水平,再辅以适合自己的感性方法,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不再那么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