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述共融:为何主流剧院难见到他们的身影?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央视春晚演出的《千手观音》曾以千变万化和美轮美奂的视听感受震撼观众,21位聋哑舞蹈演员的毅力更令人敬佩动容。在英国,我们发现,听障和残疾艺术家的演出并不常见。为什么主流剧院总难以见到听障和残疾艺术家们的身影?我们如何改变才能使剧场更具包容性?怎样可以更实际地支持残障艺术家群体,让他们更自由平等地施展才华?

英国剧院包容性改造主流组织——“月亮坡道”(Ramps on the Moon)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月亮坡道”(Ramps on the Moon)是由7个机构组成的联盟,包括6家有自己剧院场馆的公司和格莱埃剧院公司,它创建目的是让更多的听障和残疾人士能够走进戏剧的世界。

在“月亮坡道”创建之前,就有公司在这方面成就出众,如格莱埃和Definitely,无论在作品创作、人员培训和赢得更多观众方面它们都表现卓越,但问题是,业界主流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尽管社会对包容问题的理解与日俱增,但鲜有机构组织做出切实的改变。“月亮坡道”这样的主流剧院联盟的建立,正是希望保证听障和残疾人士正常地参与剧院活动,不论是在后台,还是作为观众、作为艺术家、导演、剧场工作人员,我们希望听障和残疾人士能有机会扮演任何角色。
"我们在戏剧界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不停冒险。我们不能等到一切尽在掌握时行动,而是应该直接行动。我们必须开始冒着风险接纳听障和残疾人士,做好出错的心理准备,接收反馈,然后改进。—蜜雪儿·泰勒(Michèle Taylor)“月亮坡道” 改造总监
成为更具包容性的剧场,意味着做出合理妥善的改变。伯明翰REP剧院是联盟发起成员之一,也是“月亮坡道”作品首批合作剧院。其执行总监斯图尔特·罗杰斯(Stuart Rogers)发现,参与联盟拓宽了剧院的工作范围。在戏剧制作过程中,他们会安排整个技术团队的计划会议,与会人员通常包括设计师、音效师、灯光师等等,讨论关于每件作品无障碍需求。 格莱埃剧院公司的艺术总监珍妮·西蕾(Jenny Sealey)也指出,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具体的场地访问路径、坡道、翻译人员、语音讲解员,对这些做出妥善的安排。但到最后彩排时,其实和其他演出团体彩排时一样,安排一群演员彩排,创造出最好的表演。

创造适合听障和残疾人士的工作环境需要剧院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投入资源做出改变。联盟的每个机构都有改造专员负责推进计划。过程中专员会找到受过专门残障意识训练的观众,询问他们的意见,把专业的反馈融入到剧场无障碍化方案中。
尽管无障碍演出的准备比起来需要更多时间,但这并非专为残障人士准备的表演。实际上,大多数观众都喜欢这些演出带来的新鲜视角和体验。

“我想我们能分享给戏剧节同仁的最重要的经验是:做好计划,必须多给一些时间,让一切慢慢展开,因为你不确定将会遇到什么情况,也因为你将和一群有特殊需求的人打交道,他们对参与方式也有特殊的需求,你得保证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排,这需要更多时间。”— 斯图尔特·罗杰斯(Stuart Rogers)伯明翰REP剧院 执行总监
因为越来越多的个体关注,以及更多类似“月亮坡道”的组织所投入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年轻的听障和残疾人士看到进入戏剧、艺术、文化行业工作的可能性,获得更多专业培训和工作机会,向大众展示自己的才华,为社会的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艺述共融#旨在促进中英在无障碍艺术领域的探讨和发展,包括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和工作坊,共同探讨极富实践意义的话题,如“无障碍艺术观众培养”,“残障艺术家的职业发展”,“无障碍艺术发展与残障人士社区建设的互动”等,在英国不同城市全面开展。">#艺述共融#旨在促进中英在无障碍艺术领域的探讨和发展,包括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和工作坊,共同探讨极富实践意义的话题,如“无障碍艺术观众培养”,“残障艺术家的职业发展”,“无障碍艺术发展与残障人士社区建设的互动”等,在英国不同城市全面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