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楠木是怎样木头,它是如何被“炒”起来的
随着消费者对家具文化的认识深入、识别力提高,揭开商业迷雾的层层遮蔽,楠木的真实价值会充分而完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天价楠木炒作的骗局终会被识破

说到金丝楠,一定离不开两个字“炒作”。金丝楠从2011年底开始被炒作起来,有人想把它打造成下一个黄花梨,出现了一张金丝楠床价值一个亿、一张金丝楠桌子值8000万等天价事件,让金丝楠成为名副其实的“疯狂的木头”。然而,疯狂的背后,是理性算计的商业炒作行为,最初由北京某些商家策划,将金丝楠木包装成“皇家御木”来抬高身价。
不过,那些为炒作金丝楠而杜撰出的故事漏洞百出。比如有“《大明律》钦定金丝楠为皇帝御用之木”“和珅被杀的其中一条大罪全因擅用金丝楠 ”等不经之论。整套九册的《大明律》里没有禁止民间使用楠木和金丝楠的记载,甚至都没有出现过“金丝楠”三字。另外,和珅遭到清嘉庆帝诛杀时,第十三条罪状则是:“所盖楠木房屋,谮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获罪的原因是房屋样式仿照了皇宫的建筑,超越了应有的级别,和用了楠木无关系。换句话说,就算是用如松木、枣木或杂木等来仿照皇宫建筑样式,也一样会获罪的。这些编纂的故事漏洞百出,一对历史资料就会得到答案,但是很多消费者就被忽悠了。这些故事就这样以讹传讹,金丝楠的身价被人为抬高。
那么,问题来了,金丝楠究竟是什么样的木头?它的历史地位和真实价值如何呢?
金丝楠的木性与历史地位
其实,“金丝楠”不是一个特定的木材种类,而是樟科中桢楠属及润楠属木材的统称。桢楠属约94种,分布于亚洲、拉丁美洲热带及亚热带,我国约34种;润楠属约100种,我国约70种。国家标准《中国主要木材名称》规定:
1、帧楠木材的归类名为楠木本类,包括闽楠、细叶楠、红毛山楠、滇楠、白楠、紫楠、乌心楠等树种;
2、润楠的木材类名,包括有短序润楠、华润楠、细叶楠、红毛山楠、广东润楠、薄叶润楠尖峰润楠、刨花楠、润楠、西广润楠、红楠、绒楠等。
两属在树木形态及木性上的区别不大,往往不正确地统称为楠木。但其实,桢楠属与润楠属的树种和木材是有区别的。桢楠的树皮薄、有深色点状皮孔;内皮与木质部相接处有黑色环状层,石细胞无或不明显;香气淡。而润楠外缘石细胞多而明显,并有白色纤毛。桢楠气干密度较大,显得稍重,而润楠木材较轻。桢楠光泽性强,润楠光泽较弱。另外,从显微结构上说,桢楠的木射线内的油细胞或粘液细胞常见,轴向薄壁组织量少,主为环管状;而润楠的油细胞或粘液细胞少。所以我们平时说的金丝楠木,主要是指桢楠属中的桢楠。
桢楠材色淡雅均匀,光泽性强,即便不施漆也越用越亮,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用于制作高级建筑和家具的部件。这种树木主要产于四川、贵州和湖北,尤以产于成都平原者为最著名,其评价为四川所有阔叶树材之冠。桢楠对生长条件要求较高,仅分布于我国四川盆地西部及贵州和湖北局部地区,多见于散生在海拔1千米以下的混交林中,生长速度较慢,50-60龄才进入生长旺盛期。自然生长的桢楠已经很稀少了,现在有很多人工培育的。
至于“金丝楠”这个称呼,只要有金丝的现象和光泽等,也都可以称为金丝楠,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明末清初学者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称:
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香清,纹美;金丝者出川峒中,木纹有金丝,向明视之,闪烁可爱;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
一般以国标中的“楠木”作为“金丝楠”的标准,包括闽楠、细叶楠、红毛山楠、滇楠、白楠、紫楠、乌心楠、帧楠等8种楠木。家具学者周默在《木鉴》中说:
金丝楠木主要出自桢楠属的桢楠、闽楠、紫楠、利川楠、浙江楠及润楠属的滇润楠、基脉润楠、粗状润楠。
了解了“金丝楠木”的木材情况,我们首先要需要明确的是,金丝楠是软木,不是硬木,而在明式家具中,软木与硬木相比,从来就不是一个级别和档次。金丝楠木有其自身的价值,家具学者有将其称为“软木之王”的,如前引谷应泰描述的楠木的优点:具有沁人心脾的香味;表面拥有优美闪烁的木纹等。明代谢肇制在《五杂俎》中提到楠木具有耐腐、防腐的作用:
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暑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


古人发现楠木有较强的耐腐性、重量相对较轻,所以在历史上,金丝楠主要用于建筑和装修材料,如十三陵的棱恩殿(明永乐)、北海的大慈真如宝殿(明万历)、天坛祈年殿(明代)、承德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清康熙)等。在民间,文士之家也多用楠木来做匾额、书匣、碑帖封面;条件较好的人家,会将楠木作为棺材的首选。


但在故宫家具里,完全用金丝楠制成的不多,只作为家具辅料使用,如背板、格板,或用来和硬木家具镶嵌或作雕饰板。清代内务府《活计档》资料中,清宫造办处在清中早期所制家具,相当一部分是楠木家具,只是到乾隆十年之后逐渐减少。目前,在故宫、额和园、避署山庄等处仍有不少楠木。如雍正五年钦定制作的安九寸靠背的金丝楠木方杌、乾隆年制作的高3.25米的雕龙大顶箱柜、楠木青花瓷座面鼓墩等。





但在故宫的家具里,完全用金丝楠制成的不多,只作为家具辅料使用,如背板、格板等,或和硬木家具镶嵌,或作雕饰板,很少有整器的家具用楠木制作。
清代内务府《活计档》资料中,清宫造办处在清中早期所制家具,相当一部分是楠木家具,只是到乾隆十年之后逐渐减少。目前,在故宫、额和园、避署山庄等处仍有不少楠木家具,如雍正五年钦定制作的安九寸靠背的金丝楠木方杌、乾隆年制作的高3.25米的雕龙大顶箱柜、楠木青花瓷座面鼓墩等。
因为金丝楠木性较软,做好的家具用手指甲都可以掐出印迹,被有些木工戏称为“豆腐”,在日常使用中磕磕碰碰很容易被损坏,榫卯结构也并不严实。因此在传统家具制作中,匠师们一般将楠木用作木胎,外面髹漆,制成漆木家具。其次,在中国传统家具历史上,金丝楠从来没有尊崇的地位可言,也没有创造出像黄花梨、紫檀、大红酸枝那样独树一帜的家具风格和文化。
金丝楠木根本不是最顶级的“皇家御木”。故宫里重要场所的楠木家具,一般是以楠木作骨架,外面披麻批灰髹漆,将木头层层包裹,然后再沥粉贴金或贴金罩漆,比如太和殿的龙椅宝座,就是用这样的做法。楠木只是起到木胎的作用,皇家需要用贴金罩漆展现金碧辉煌的效果,和包裹在漆、灰里的“金丝楠木”木胎的“金”没什么关系。楠木比较适合作为大漆家具的内胎,因为楠木材质松软、吃漆、好雕刻,不容易变形。太和殿龙椅宝座的价值,除了其是皇帝的座椅外,主要其高超的贴金罩漆和雕刻的工艺价值,而不在于木胎本身。
故宫家具专家胡德生谈及清宫楠木家具时说,清代宫廷家具是以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和髹漆家具为主的。楠木在故宫的家具中只是作为大漆家具的木胎使用,如果单纯用楠木制作的、不加漆饰的家具,在宫廷家具中级别是很低的,一般供下人或太监使用,如一些小花几、小凳子等。故宫里不加髹漆的楠木家具根本没有什么经典的款型,和紫檀黄花梨家具也不是一个级别。清宫“御用皇木”非紫檀莫属,金丝楠只是建筑级别的用材,与紫檀黄花梨的价值相比,就是玻璃珠子和钻石的差异。
疯狂过后
被炒成天价的金丝楠神话可以被戳破了。中国家具榫卯结构的精湛,和使用硬木作为材料密不可分,而榫卯结构对于材质的硬度是有要求的,软木的金丝楠还达不到精湛榫卯的程度。而现在部分商家制作的金丝楠家具刻意模仿硬木家具的款型,使用软木来做硬木家具特有的榫卯结构,时间稍长,榫卯就不耐用了。
另一方面,金丝楠的生长周期较短,不是很稀缺。对比一下金丝楠和其他硬木成材年份:
紫檀生长于印度的热带雨林里,800年至1000年成材;
黄花梨生长于我国海南岛,500年至600年成材;
大红酸枝生长于老挝、越南山区,500年以上成材;
楠木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都有分布,50年至70年成材。
可以说,楠木和紫檀、黄花梨、大红酸枝等具有深厚历史根基的名贵硬木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生态位”上的竞争者。因此,金丝楠短期的炒作无法达到长期垄断资源的目的,炒作者也无法长期控盘。
由此可见,无论是金丝楠木,还是用金丝楠木作家具,尤其自身的价值和历史传承。楠木既不是一文不值的“杂木”,也不会成为像紫檀、黄花梨那样的紧缺货,乃至家具的“硬通货”。在历史上,除了漆木家具外,以楠木作为“一木一器”的高档家具的传统根基不是很深,多用作辅助性、装饰性的配料;在实用性上,由于它具有过于软的硬伤,也会造成使用和保养上的不便。总而言之,随着消费者对家具文化的认识深入、识别力提高,揭开商业迷雾的层层遮蔽,楠木的真实价值会充分而完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天价楠木炒作的骗局终会被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