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读书、养鹅、耕田
我们家祖传养鹅具体一点其实是育鹅苗专业户,十里八乡独此一家,也算是个技术活。爷爷小时候家境殷实,和村里的同龄人相比他更看重读书,农活几乎不怎么会干。解放前夕,就和邻村一个同学到县里读中学,我有幸和他成为了校友。然而,才读了一年邻村的同学身体抱恙辍学,他也跟着人辍学了。后来三番几次校长来信让他复学都未果。最后一次校长来信说银行招职员,不读书就介绍去银行当职员吧,他依然没去。
据我分析爷爷性格内向,不擅长交际,但是还有点小才,不然校长不会如此上心。最重要的是家里太安逸,跟着太公学点养鹅的手艺,还在村口的河边来办了个小鹅场,倒也自在。据估计要是迟几年解放我们家非评个地主富农不可。后来评了上中农,分不着地主富农家的东西,自家的东西也不用拿出去分,关键是不用被斗地主、斗富农。用老家的话来说是祖宗坐的高保佑了。
解放后娶妻生子,自家的鹅场被大水推了。但是手艺还在,和太公一起被请去别的生产队办鹅场当养鹅师傅。这也是我爸的童年,据我爸说一年级之前他也过了几年富足的生活,是后来公社化、三年困难时期不能比的。再后来养鹅场也日渐式微,回到家耕田可就苦了他了,虽是农村出身但从未摸过犁头,一切从零开始。他相对较有文化懂得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当生产队干部鼓吹亩产万斤、砸锅炼铁的时候,他是嗤之以鼻的。给人的印象就是顽固不化,不追求进步,处处与干部斗气。历史有如果的话,他去当了银行职员也如此不进步恐怕连小命都难保。在村里就算干部也是村里的叔伯子侄,尚不会太为难于他。就这样用他那蹩脚的农活和奶奶一起拉扯大了四儿两女。
他自己只读到初一,但读书的根已埋下,在他看来万般皆下品。我们家虽说不上书香门第,也有几个公务员和几个教师。源于他的倔强和对读书的观念,改变了家族的走向。
-
老腊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8 22: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