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父亲的爱对于孩子有多重要?
家庭就像一台戏,父亲、母亲、孩子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父亲身为家中唯一的成年男性,自然扮演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母亲与父亲都有着同样的地位,但父亲身上的坚定、果敢、毅力、力量都是母亲无法取代的。

而且,父亲越早的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对于孩子的智力、社交力、创造力等都会有着重大的影响。 能使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
在孩子性别角色发展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要比母亲更为重要。尤其是男孩,在与父亲的游戏互动中,效仿父亲的言行举止。由于父亲更具有创造力,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也能让孩子从小树立坚强、果断、勇敢、独立与乐观的态度。

孩子身体、身心发育更好 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其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抑郁、孤独、任性、多动、有依赖感。然而,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在学校中学习能力及社交能力也更强。 孩子游戏的重要伙伴 在父亲与孩子的游戏互动中,能够创建一种平等的关系,这让孩子与父亲更有亲切感,并将父亲视作自己的偶像与榜样。在《爸爸去哪儿》亲子真人秀的拍摄中,设置了大量的亲子互动类游戏,原本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的爸爸们也逐渐的找到了窍门,在游戏中不仅增加了孩子对老爸们的依赖,也让爸爸们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发现了不一样的他们。所以,不要总是以忙为借口,回家多陪伴孩子,哪怕只是给他讲一个简单的睡前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了。 爸爸们应该经常带你的孩子出去玩,还应经常对你的孩子说:“爸爸很喜欢你,我的宝贝!”那么你的孩子定会感到自己深受父亲的重视和关注。 现实家庭中父爱缺失的原因 教育观念陈旧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男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使得父亲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格局和传统角色观念的影响。因此父亲往往以事业为重,是家庭的供养者,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很多父亲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角色的事情。以这些借口推卸了父亲的教育责任,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很少,渐渐就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家庭分工偏差 在中国家庭里大多数父亲,对子女教育没有母亲那样表现得积极主动和全力以赴,家长走入一个怪圈:父亲的职责是物质保障把主要精力放到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上而母亲全权接管教育孩子的责任。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做父亲的一旦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或是父亲被过分热情过分负责的母亲,有意无意的排挤出了家庭教育的权力中心。 自身责任意识 无论是生活压力还是时间紧张、家庭分工总总称之为理由其实更是借口,是卸下作为“父亲”责任的借口。再好物质的保障也代替不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真真切切的爱。有人说中国家庭都是“单亲家庭”,只有一位多功能全自动的母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亲!即使有生理上的父亲,但是没有精神上的父亲!真正的父亲,是一个坚强勇敢,头脑理智,心胸开阔,重视子女教育的男人。 所以,请重视与孩子的陪伴,而且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失败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