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启蒙
查看话题 >我的文学启蒙
诗歌
文学启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话题,因为它就像远山淡影,初看是景,看着看着就想起了情。不管我们是否有文学上的天赋或造诣,文学启蒙应该是一个普罗大众的经历,而它的源头又都往往归于颇具情感特色的诗歌。所以,当我想自己的文学启蒙时,《咏鹅》《静夜思》竟然比“爸爸”“妈妈”这些最早接触的文字更快的冲进我的意识。这并不难理解,毕竟诗歌和人类语言的历史一样悠久,甚至比文字还早。如果再联想到荷马史诗在古希腊文明中的地位,任何一个有文化的人想说自己的文学启蒙里没有诗歌的影子都是妄言。
语文
小时候对于学校把语文作为主课并没有特别的理解,或者说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语文可以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但是,当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时,真正意义上的故事开始在文字与想象力的双重作用下有了不一样的美感。虽然在老师与考试的压力去想文章的修辞或者作者的情感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认识力就是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提高的。
《鲁宾逊漂流记》
我记不清楚自己看的第一部电影,也记不清楚自己看的第一部电视剧,但看第一部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情形却记得非常清楚。那是在初三学业最紧张的时刻,语文老师或许是为了让大家放松心情,或者是为了扩大我们的知识面,破例在晚自习课上让大家看从平时基本与学生无缘的图书馆里借来的小说。我记不清楚自己当初为什么要选这部小说,但在鸦雀无声的教室里,借着泛黄的灯光,翻开《鲁宾逊漂流记》的时候,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现在想想,当时的心情如果可以换算成黄金,应该与春宵等价。
《参考消息》
很多人对于我把一份报纸当作自己的文学启蒙感觉不解,但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文学创作的一个大忌就是知识面狭窄,思维狭隘,报纸便成了很多文人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参考消息》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它把世界各地的信息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加以汇总,而且覆盖面很广。第一次对《参考消息》有感大约是在高中末期,当时的一段颇有深意的文字让我对这个大千世界充满了无限遐想。此后,不管走到哪里,这份报纸都是我心灵的伴侣。时至今日,阅读这份报纸都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列夫·托尔斯泰
把文学当成故事是狭隘的,但文学如果不是故事又是枯燥的,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且能够达到巅峰状态的莫过于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不是专业的哲学家,但他用故事揭示的哲理让人们不自觉地想到人性,而且体验格外真切。很多人在列夫·托尔斯泰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不仅仅归功于他的作品,还有他的人生。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叔本华
时至今日,当我反问自己为什么喜欢亚里士多德、康德以及叔本华的时候,答案都会归结为一个字:真。略过他们的观点不谈,能从他们的笔触感受到他们的文字是内心体验的直接输出。但是,叔本华在很多方面都更胜一筹,特别是他充满个性且极富想象力的表达。卡夫卡曾经这样说过: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仅仅因为他的语言,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读他的著作。这一点,任何有叔本华作品阅读体验的人都难以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