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小记
最近变得有点慵懒,到了周末就开始追剧,什么都不想干,包括码字。昨天逛社区公园,今天想跑得稍微远一点,总觉得天气那么好,不出游有点浪费,于是坐地铁转出租车,来到了远离市中心的松江区。
早些年总想着出国旅游,待到真的如愿以偿才发现自己对远离家乡缺乏忍耐度,明明眼前“花红柳绿”,五颜六色的建筑和绿地赏心悦目,但心里总充塞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漂泊异乡的孤苦感,每次都是望眼欲穿地出去,归心似箭地回来。
记得有一次回国后从机场搭乘机场巴士,一路灰扑扑的中国建筑映入眼帘,突然间我茅塞顿开,中国不就是一幅水墨画吗?西洋的油画水粉固然艳丽夺目,但看久了却有弹眼落睛之嫌。
我以前一直不知道中国的好,并总嫌中国的东西土气,那一次让我发自肺腑地爱它的一草一木,也是那一次我不再那么的崇洋媚外了。
过去偶尔看到路边的招牌上印着古代的山水画,总觉得那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但如今意识到其实就在我的身边,那些灰不溜秋的房子还有铺着石子路的社区公园就是山水画的原型。
即便是在当前这个几近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人对色彩的缺乏敏感以及骨子里的精致和婉约总能找到某个缺口,隐隐约约地透出来。你不能说水墨画就一定是丑的,就像你不能说油画就一定是更高级的一样,这里面的美和丑全看欣赏者的心境。
今天先去了江南园林醉白池,一进园就感受到古木参天、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从来不知道原来牡丹是那么妖娆艳丽的。


江南园林之美,美在若隐若现,你不能一眼窥见其全貌。这同西方的花园有很大的不同。上次带亲戚去陆家嘴,那里有片很大的绿地,就是按西式花园的风格来造的。
西式的花园以视野开阔见长,远远望去绿茵茵的一大片,花园的好坏直接和草坪的养护有关,那种一眼望去好似铺着一席绒毯的应该属于比较优质的花园。但美则美矣,总嫌过于直白。
中国的园林则讲究曲径通幽,不像西式园林,一眼全在那里,总有一些东西阻挡着你的视线,故意造成视觉的盲点,不论是通过对空间的分割还是以曲线的方式来掩盖一部分景观,总要到你走到跟前才会发现别有洞天。


但是我总觉得现在我们这些人游园的方式或者说心态有些问题。我们不断地走,频繁地拍照,但这些园林原先可都是有钱人的私家花园,他们造这些园子应该不是为了让自己去不断探索。
说到中国人崇尚的享受就令我想到过去提着鸟笼“遛鸟”的那些老人。现在换成了“遛狗”,但两者之间似乎不能完全等同,究竟哪里不同我也说不清楚。
最起码的,不焦躁,不忧虑,心上没有任何牵挂,可以在园子的某个角落坐上几个时辰,用心地赏花,留心四周的响动,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活在当下,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融入进去。


从醉白池出来打车去了广富林遗址公园。一到站就被公园入口的气势给镇住了。

整个公园看起来一望无际,有种空旷悠扬的感觉。有两个角度差点让我误以为到了《妖猫传》的取景地。


这是模仿唐代的建筑吗?我不太清楚,反正只管一路走马观花,如果唐代真的那么美,我倒是很愿意穿越回去。但是,公园给人的整体感觉还是空旷,所有的建筑物都是故意做旧的,虽然从某一个角度或以某一幢建筑来看带有浓浓的中国色彩,但整体的风格却横平竖直,缺乏意境。
不过能找到这样一大块地方玩就不错啦。我现在不出国门,连其他城市也很少去。因为在我看来许多景色都大同小异,没必要舍近求远,所以除非上海没有,不然的话就不会特地跑到外地去。


夕阳余晖下的遗址公园,我们坐在关帝庙前的石凳上小憩,边上就是城隍庙,里面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