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念】所以,使命感是什么?
这两天因为项目一些细节执行跟使用方和购买方反复协调沟通,几乎内耗了自己一半能量。同事当然也感受到我的血槽值不高。据他们总结,我总有各种异于常人的情绪调节方式,而最常用的要么是躲起来,要么就是rap,把各种脏话rap出来。
实际上,我过往更习惯写,如现在这般。看回以前自己写的豆瓣日记,基本都是状态大好或者极差的时候。那些时候写的文字,回头再看都止不住嫌弃自己。
不,这两天就是时常嫌弃自己的状态:一度反问自己有关"meaning"的议题,一度觉得"meaningless"、“make no sense”,一度觉得违背"original intension"、违背专业values。
没错,我还是没出息地找了卢sir,他问了我一堆这些关键词。All that was bullshit~!内心很想自暴自弃,TMD我做不到!!!
今天看到徐老的话,说他一直告诫自己要真实地、有责任感地生活。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惨了,从小就是被劳师奶灌下类似的教育鸡汤……然而,我那时候没有伟大的梦想,只是想着要活得不一样、活得自认为有价值。至于要怎么活,根本没想通。(嗯,人一定要有梦想,就算是做咸鱼,也要做最咸的那一条。)
要怪什么呢?怪自己接受的教育吗?念过的学校都告诉你,要怀揣梦想,带来改变。至于那些批判的、改革的思想更不必多说了。那,还是有点受影响了。
怪自己一直以来选择的路吗?那,也是的。实习时在国际基金会,每天跟同学探讨怎么更有效让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问题被关注,怎么创造更友好的社区;工作的时候,老是思考如何让长者有尊严地老去与死亡、怎么发挥青年力量改变社区、怎么让残康人士平等参与社会、怎么创造一个人人可参与的社会……
在我一开始自我怀疑,不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有什么改变的时候。邦sir跟我说,我们的社会不是没有问题,只是它没有以最紧迫很危急的形式展现出来。专业的意义在于两个字“改变”、change。要学会看到这些改变,并且要学会讲述出来。
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了。我也不知道可以从哪一刻开始吃个后悔药。
好吧,还是放弃这般无意义的追问。我只是意识到自己把“有责任感地生活”演变成自身的使命感。也就是这样的使命感偶尔会让自己面临困难。可是,使命感大概是使上命也要去完成的东西吧。既然自己下定决心要带来改变,就要明白这肯定不是简单的同理、共情就能实现。这些年,反而越来越明白,要实现改变,首先,必须推动关系的建立与联结,而这,真的是一个可短暂也可漫长的过程。并且,必须坚持与深耕,否则很难出成效也就是改变。
好的,我又成功说服了自己。这些厚着脸皮不要脸的沟通和协调不就是在推动着关系的建立与联结吗?不然怎么凝聚更大的力量一起行动?于是,我也这样说服了同事。
很喜欢曾经mark下的一段话:
爱出者爱返;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探索着世界,也在找寻着自己。
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归来,还是那个拥抱世界、内心柔软、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的自己。

-
困惑土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1 23: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