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救猫咪》: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
美国畅销商业小说及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创作理论大多以两大理论为根基:
1.冲突理论
冲突=渴望+障碍+行动
2.故事曲线

以上两大理论的详细介绍,在先前的文章《<小飞象>的故事曲线及其不足》中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言。欲知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
只是“故事曲线”理论虽然极具启发性,但在实践过程中依旧显得有些粗糙。
因此,好莱坞编剧布莱克·斯奈德根据该理论和自己的长期学习与研究,开发了了“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并发表于自己的编剧理论著作《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之中。

该节拍表内容大致如下:
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
片名:
类型:
日期:
1.开场画面(第1页)
2.主题呈现(第5页)
3.铺垫(第1—10页)
4.推动(催化剂)(第12页)
5.争执(辩论)(第12—25页)
6.第二幕衔接点(第25页)
7.B故事(第30页)
8.游戏(第30—55页)
9.中点(第55页)
10.坏蛋逼近(第55—75页)
11.一无所有(第75页)
12.灵魂的黑夜(第75—85页)
13.第三幕衔接点(第85页)
14.结局(第85—110页)
15.终场画面(第110页)
表中的15个节拍都只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如果做不到,就说明你对这一节拍所涉内容还没想透彻。
完成这张表,那么剧本的结构将会非常坚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