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GUE
3月中下旬,在从SAN JOSE飞LA的早班机上,突然非常想打开日志写些东西,但持续通宵反复时差的疲惫和密集的行程一直没能打开电脑。等回国了努力回想当时想记录的心情,其中的一部分寥寥数语在微博上写了出来,剩下的部分在周末和老友聚会上也说了个七七八八,就瞬间好像丧失了再来一遍的兴致。
不知道是年岁渐长还是因为懒惰懈怠,大概是从回国开始,很多情绪在错过了那个当下之后就没有力气再宣泄了,大概这也是这几年和朋友联络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在和朋友并不频繁的相聚中好像已经疲于再回顾近期的人生细碎故事。总觉得要去解释某个情绪出现的起因发展结果麻烦不堪,又有几个人能真的理解呢。但人始终是有着社会属性的群居动物,过年那阵子接踵而至的不顺心无处排解,幸而和许久未联系的旧友们重新联络,出来喝了几杯,又彻底放松了两天才得以缓解。那个时候大概更深刻的触摸到了些许老友的概念,未必需要时刻在一起,却在关键时刻能给予自己一些重新振作的力量。巧的是,出国前和好友相约时他放佛陷入了两个月前自己的那种负能量怪圈,好像生活被闷住了,日子过得没有多差,但也没有什么值得期待。所以倾尽全力也希望好友能尽快恢复状态,想了很多办法,就像看到不久前的自己,或许也并不能真的帮助些什么,但这种时刻,起码不是孤身一人。
回到美国又一年过去了,但是那儿的生活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时间流速在美国仿佛比在国内要缓慢许多,我哥又回到了CISCO,CANDICE回了华美,BEVELY依旧风风火火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也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大家都专业优秀,聊天进退有度,北加最吸引我的一个地方大概是没有太多“江湖气”,大家大多爱惜自己的羽毛。这种给彼此距离用专业沟通的工作方式是回国五年最迫切需求的东西了。这两年想法也有改变,并没有那么排斥回美国这件事,但和家里人羞于启齿的真正原因是希望自己能完全财务自由后再去进修,毕竟无论是再读导演或是其它艺术相关课程,都不会是比小的开支,而人到这个年岁也实在不想由家里人再去为自己的理想买单了。不可否认的是更喜欢在美国时那个相对平和的自己,不焦虑不激进,好像更容易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而只要一回国,所有的不安和自我否定就卷土重来,每天都迫切的希望能做些什么,每天都担心自己被落下,甚至睡前都喘不过气来。
在LA和RICHARD喝了顿酒,上次见面又是两年前了,有时候想想觉得时间真的很可怕,我们说起BJNY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仿佛就还像去年发生的一样。而他就好似在这两年迅速从男孩成长成了男人,我们开展了从未有过的成熟的对话,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关于如何看待过去的自己,也聊起了那个时候一起工作的人,能触摸到有人和你一起成长成熟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而在那种能量密度下结识的伙伴现在竟然还有几人依旧密切联络,也算是那段忙到吐的日子最大的收获了吧。那日的聊天结束于我们拍完照说起他甚少在ins更新因为想要保持更多的隐私,细想大概就像自己近期使用ins的频率远高于其它社交软件,想让回归记录生活本身而非刻意分享,而微信已经成为一个“公私不分”的平台,疲倦于条条分组却又不得不执行。记得很多年前和ruben聊天说起自己是“朋友圈过得很好”的那种人,但目的在于回忆起从前时刻发生的故事都是色彩斑斓。时常在沮丧时翻翻从前的相册,看看最爱的布拉格的红屋顶,毛里求斯三千米的跳伞,威尼斯精美绝伦的面具,西班牙吃不够的tapas,时代广场躲雨的冰淇淋店,上海吃过一家又一家的brunch,和朋友喝过的酒聊过的天,这些都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告诉我再坚持一下,去创造更多好故事。
而最近另一件感触极深的事情是配我妈重看了一遍请回答1988,竟然有了三年前完全不一样的心情。那时候因为站错了CP而怨念颇深,但这次再看,突然一点也不生气狗善没有在一起,惋惜或许还有一些,男孩的欠缺勇气,女孩的模糊不清,但青春里错过的那些大概也只适合留在青春里。从前我总认为一切都是时机的问题,像是请回答系列一贯的路数,比如97里云宰诗源错过的那六年,又或是我可能不会爱你里李大仁程又青小心翼翼做朋友的十几年,现在才觉得未必如此,勇气也是时机的一部分,阿泽和狗焕都是能让德善放松自在做自己的最亲密的人,但区别就是感动观众感动自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意的人能否真的接收到。而生活也不是影视剧,错过的人就错过了,大多没有重来一次的可能,离开的人也不会再遇见,就真的那么走散了。
朋友半夜打电话说单身五年都不知道怎么开展一段新恋情,又聊起从前相熟的老同学陷入了婚姻危机,而相处了十年的那个人一瞬间陌生的好像不认识。不由想起闺蜜那段跨越了我们全部青春的感情,一个从小就相熟,一直喜欢,在一起十多年的人尚且说变就变,又有什么真的能长长久久呢。朋友说起这个话题丧气到不行,而我甚至连违心的安慰都说不出口。好的感情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最可怕的就是将就的“差不多”和“挺合适”,就算这世界的规则大多如此,也不必为了这种规则勉强自己的人生。浪漫一点,洒脱一点,浓烈的活一把。那句话怎么说的,“还是要爱啊,酒逢知己,棋逢对手,勾心斗角,你来我往。深夜应该有撕心裂肺的眼泪,春风应该有柔软缱绻的情话。总归是要分开死的,天长地久朝生暮死的,谁怕谁啊。”还是要充满斗志与希望的相信,有些人,只要遇到就是赚到了。
每当这个时候都在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就好了。拍我们每个人的最平凡又最热烈的生活,在最普通里痛哭流涕,也在最普通里充满希望。像是我爱惨了海边的曼彻斯特和三块广告牌,却在倒春寒的日子里依旧需要靠MODERN FAMILY入眠。
2019就这样又过完了三分之一,工作焦虑持续,社交障碍愈发严重,但就像在社交账号上留下的一张张后期过的好看照片一样,我还可以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吗。要告诉自己又有什么不行。
碎碎念:
又到四月了,有着这座城市最令人厌恶的柳絮也有最棒的电影节展映的四月。
小长假去听了单立人的石墨双拼,因为我妈要求坐第一排正中间而被“狠狠”互动了一把,周奇墨和石老板都很有趣,主持人也超会接梗,暖场的年轻演员稍微逊色,度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夜晚。
原本计划玉渊潭的出游因为人多放弃,阴差阳错去了紫竹院,没想到走到深处湖边竟然有了一种回到台北路时的错觉,也算是意外的惊喜了。想到在北京这些年去过的公园少的可怜,对这个城市也时常感到陌生,被ruben批评要接点地气走进人群中。后来骑车回到北外才惊觉最美的春天其实在学校呐。
暖气停了后因为没有空调,这几日晚上异常难熬,快些回温吧。
想做个宝丽来相框,没有想好是买个相机还是买个宝丽来打印机,网上的冲洗质感都显得很差。
决定以后每个月把灵感照片打印出来,家具也好搭配也好,艺术感积累这件事真是片刻不能放松。
好久没看王老师,今日刷到生图还是好看的窒息。喜欢的人真是怎么看都还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