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惊悚,玄幻, 美剧史上最大脑洞源泉《阴阳魔界》重启
人类所知之外还有第五个维度,
它像空间一样广阔,如无限一样永恒。
它是光明与黑暗、科学与迷信的中间地带;
它是恐惧深渊、知识巅峰的中间地带;
它是想象的维度。
它就是——阴阳魔界。

这个4月,在我清一色的网飞追剧清单中出现了两个“异类”:
一个当然是HBO《权力的游戏》大结局;
另一个就是CBS流媒体频道愚人节首播的新剧《新阴阳魔界》(The Twilight Zone 2019)。

别看海报设计有点“素”,“阴阳魔界”这个经典老IP来头可不小,它在美国影视从业者心目中地位很高,一直被仰视。
《阴阳魔界》最早始于美国1959年推出的一部实验性电视剧集:黑白摄制,内容以怪诞,神秘主义和警世为主,每集均为户无关联的独立单元小故事,全五季共156集。

这部六十年前的古早剧,即使现在看来仍然十分精彩,IMDB评分9.0。

《阴阳魔界》一共经历了三次官方重启,它的故事还直接启发了《星际迷航》《世界奇妙物语》《黑客帝国》《小岛惊魂》《黑镜》等经典的诞生。
今年,这部集科幻、奇幻,惊悚,怪诞,现实,黑暗,恐怖......于一身的鼻祖IP,迎来了全新一轮华丽重启!

《阴阳魔界》的魅(魔)力源自何处?它是如何成为欧美科幻奇幻影视基石的?为什么多年后重启,它依然火爆、依然备受关注?
在追新剧前,我们有必要仔细了解下《阴阳魔界》的前世今生。

欧美科幻奇幻影视的「创意源头」
反乌托邦、死神魔鬼,时空穿越,太空旅行,人工智能……
这些让人脑洞大开的标签,每一个都能对应上一部“神剧”。
它可能是日剧《世界奇妙物语》,也可能是科幻剧《黑镜》,或者是最近大火的动画《爱,死亡和机器人》。

而最早一次性拥有这些标签的“神剧”,就是60年前的《阴阳魔界》。
它开动了“以奇幻与科技为外衣,揭露人性、讽刺现世、深挖哲学论题”的首班列车;而列车长,正是伟大的编剧、演员、导演、制片罗德·瑟林(Rod Serling)。
整个五十年代,罗德·瑟林都是美国电视界最受欢迎的名字。

而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新剧,都得服服帖帖管《阴阳魔界》叫声”前辈“。

就像爱手艺大师(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抛出克苏鲁宇宙体系里著名的的“不可名状”(Unspeakable)一般,初版《阴阳魔界》为后世影视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关键词”——
那时的观众通过黑白画面,看到了一个不黑不白不刻板的混沌世界。

试着举几个“栗子”:(以下对比内容有剧透)
《阴阳魔界 之 罪与罚》里,德国军官滥杀无辜,被惩罚者变成受害者,身份在同一天里无限循环;
电影《土拨鼠之日》,尖酸刻薄、工作马虎的男主角,意外陷入循回往复的同一天。


《阴阳魔界 之 巧舌如簧》里,年迈推销员濒临死亡,为延续生命而欺骗死神;
电影《恐怖游轮》,单亲母亲为改变儿子死亡的命运,欺骗死神后堕入死亡轮回。


《阴阳魔界 之 浮生若梦》,主角接受睡眠治疗,在多重梦境中被追杀致死,实际是在接受治疗的的开始阶段便已死亡;
《黑镜 之 游戏测试》,男子接受恐怖游戏测试,在层层递进的游戏情节中被惊吓崩溃。实则在游戏体验的开始阶段便已死亡。


罗德·瑟林的初版《阴阳魔界》,大多数脑洞拿到现在都会让人拍案叫绝!
恐怖小说家斯蒂芬·金曾说:
“《阴阳魔界》几乎是不朽。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阴阳魔界》就像霹雳般如梦初醒,打开了千万种迷人的可能。”
《黑镜》编剧制片查理·布鲁克多次公开承认自己创作的灵感就源自《阴阳魔界》;
“所谓‘科幻’,正在通过《阴阳魔界》式的怪诞故事,开始演变成其他东西。”

「阴阳魔界」的三次开启
《阴阳魔界》的神奇之处,还得从它的创造者——罗德·瑟林说起。
出生于1924年的罗德,上学时就对表演和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流行的通俗怪异小说是他的最爱。
在他快上大学时二战爆发,满腔热血的罗德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高中毕业后第二天就加了美国军队。

战争的创伤对罗德的写作影响极大,“生命无常”成了《阴阳魔界》中最重要的主题。
战争击碎了热血青年的幻梦,也带给罗德全新的东西——种族主义,冷战,核威胁,乃至二战后西方盛行的存在主义,解构主义思潮都深深地影响了他。
他把自己对奇思怪想的兴趣,与因战争而破碎的一切糅在一起,创造出了《阴阳魔界》中那个新奇,黑暗,怪诞又无比现实的世界。
《阴阳魔界》初次推出(1959—1964)

电视剧《阴阳魔界》在诞生初期就被视为“异类”。
它主题涉及核战争,麦卡锡主义和集体歇斯底里,这些都是当时美国主流媒体避之不及的主题。
在恐怖又诡异的氛围烘托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让人惊掉下巴”的荒诞故事,剧集对人性极尽讽刺之能事,看起来有种异样的爽快,完全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
每一集故事各不相同,但同样都像是场富有哲理的噩梦。

大师拼盘电影版《阴阳魔界》(1983)

二十年后,《阴阳魔界》这种单个故事独立成集的叙事方式引起了电影导演的注意。
1983年,乔治·米勒、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约翰·兰迪斯和乔·丹特四位导演牵头将这部剧拍成了电影版。

83版《阴阳魔界》电影由四部短片组成,其中三部是原版的重制,还有一部是全新创作。其中的一些脑洞来自乔治·RR·马丁、斯蒂芬·金、甚至科幻大师亚瑟·克拉克。

尽管四位导演在后来都成了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大师,尽管原版《阴阳魔界》是美国科幻界鼻祖式的IP,但这次电影版重制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热潮。
或许是对电影版不太满意,罗德·瑟林不久后就把这个IP卖给了CBS。
在那个黄金般的80年代,《阴阳魔界》推出了一款文字冒险游戏:玩家被“吸”进电视游戏,必须自己找到出口逃离梦魇。

后千禧年版《阴阳魔界》(2002—2003)

时间线拉到“千禧年”后,2002年,随着影视技术进步,又有导演开始打《阴阳魔界》的主意了。
在2002年的第三版电视剧《阴阳魔界》中,包括《星际迷航》导演乔纳森·弗雷克斯在内的22位“粉丝导演”一起拍摄了43个小故事。
虽然罗德·瑟林已经在1975年过世,但编剧一栏中,仍然为他保留了位置。

2019重启,「老树」能否开出新花?
2019年,当科技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罗德·瑟林最早的预料,这些神奇故事也迎来了新一轮重制。
它还能让我们“惊艳”吗?
《新阴阳魔界》已经开更,依旧秉承着老版描绘各种“奇怪诡异”故事的风格:
那些猜不透的因果循环和极致反转,会把你死死按在屏幕前——因为不看到最后,你永远不能确定“真相”是怎样的。
翻拍剧集绝对忠实于原始系列的调调,继续使用科幻、奇幻为蓝本,探讨不易让人发觉的人性痼疾与社会面临的真正问题,将故事讲述得惊人、新颖,高衔接,铸造剧情的多样性。
例如第一集“喜剧演员“与1987年的剧集”The Card“有一些明显的相似之处,讲述了人们与“心魔”做交易的故事。

喜剧演员萨米尔毫无讲笑话的天分,但他无意中从”前辈“手中获得了”究极搞笑能力“。不过与之相应的,萨米尔事业走向成功的代价也变得越来越庞杂失控。


第二集”30,000英尺的梦魇“,是经典的1963年剧集“20,000英尺的梦魇”的重制。

精神崩溃的记者在航班上体验到深入骨髓的恐怖,这究竟是他的幻觉呢,还是真实存在?


”好酒最耐心寻味的是后劲儿“,看《新阴阳魔界》最爽的体验,就是看完后“边琢磨品味边跟自己较劲”的过程。
你越是不断回顾剧情细节,思考始末缘由,它就越会偏离你对剧情最初的认知,这是种乐趣,当然也可能是思细级恐……

新版豪华班底推你入坑
2019重制版《阴阳魔界》导演班底,都是这一IP的新生代“粉丝”:
《越狱》《迷失》系列导演格雷格·艾坦尼斯(Greg Yaitanes);
《黑镜》导演欧文·哈里斯(Owen Harris);
编剧方面,有曾经担任过电影《X战警》系列和《大侦探福尔摩斯》编剧的西蒙·金伯格(Simon Kinberg) 担纲;
演员阵容看起来也不赖:
《网络迷踪》《星际迷航》明星约翰·赵(John Cho);

《白日梦想家》的亚当·斯科特(Adam Scott) ;

因《硅谷》而为人熟知的巴基斯坦裔明星库梅尔·南贾尼(Kumail Nanjiani);

听朋友随口的一句推荐就入坑吗?别了吧……相比朋友,我还是更相信专业人士。比如乔丹·皮尔(Jordan Peele)。
凭借《逃出绝命镇》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好莱坞“当红炸子鸡”乔丹·皮尔,接替了初版中罗德·瑟林的位置,“甘当绿叶”亲身演出叙述者。
作为“叙述者”的乔丹·皮尔非常出色,他会让人联想起罗德·瑟林用平静又舒缓的声调,娓娓道出那些最令人不安的故事。

虽然我管乔丹·皮尔叫“绿叶“,但这是对他”叙述者“身份的戏称,毕竟他还是本剧的制作人,绝非陪衬。
至于《新阴阳魔界》的入坑指数——我认为一手打造出《逃出绝命镇》和《我们》的乔丹·皮尔,他给了大家足够的可信度。

《阴阳魔界》这个IP真的很值得你关注;
但《新阴阳魔界》到底值不值得你爱?让我们一起追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