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一件珍藏一生的礼物

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
王蒙说:“大冯(冯骥才)从精神上更像是个孩子,他懂得尊重别人,这正是他的魅力。”
冯骥才说:“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知识教育是必须的,但是心灵教育是根本。”
父母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引导孩子,如何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他们展开平等的心灵对谈?冯先生的这本书不仅写给孩子,也写给愿意走进孩子内心的父母。
在课本中陪伴我们成长的冯骥才
冯骥才先生的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之多、传播度之广,在当代作家中是少有的,他属于历久弥香,且老少、雅俗皆宜的作家。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写作,2018年以七十多岁高龄仍有新长篇问世;八十年代初即以《神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小说名动文坛,后却主动淡出文坛转入传统文化抢救工作,至今仍以其深厚的使命感为人称道;在此期间他也并未完全放弃写作,不时蹦出一两篇令人击节的市井奇人小小说,如《俗世奇人》《三寸金莲》等,散文的写作也未曾间断。
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在另一个层面产生了始料未及的影响力,即进入语文课本,通过一代代孩子的学习,深入民间、深入人心,实现“文”根本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和经典化,用冯骥才自己的话说:“课文往往还有育人的意义和范文的性质。”这也是冯骥才的作品之于孩子的特殊意义。
冯先生的散文,不鸡汤,很生活
冯骥才《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中关于动物、植物、人物的描述都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像巷道里收养猫的老奶奶,街头表演魔术的人,杂货铺的老人与流浪狗,处在冬春交际间不断变换的湖面形态,他给个体、事物赋予时间的延续性,让我们体悟到万物的生命张力,这样的世界是纯粹的,鲜活的,饱含一种向上而生的态度。
有很多朋友说,听到冯骥才先生的名字,就会联想到初高考作文。的确,孩子受之感染,带着真善美的眼睛,留心观察身边每一件事物,Ta的文字会变得细腻、活泼而有爱,Ta对事物的看法也会变得更通透、豁达。
简言之,这是孩子文学启蒙的实用读本,无形间戳中柔软的内心,很高级。




四川文艺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四川文艺丨2025年及未来出版预告 (14人喜欢)
- 甲骨文里这个字,伴随中国花游队巴黎夺金! (2人喜欢)
- 四川文艺丨2024年及未来出版预告 (36人喜欢)
- 最近我们出版了哪些新书丨2023年第01期 (4人喜欢)
- 四川文艺丨2023年及未来出版预告 (3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