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却随遇而安的友情
自从清明节成了小长假,4月就变得有了期待。
这次小长假陪姐姐们遛娃,除了株洲方特梦幻王国未去过以外,长沙、石牛寨都是故地重游了。
去故地,当然要温旧情。
到长沙,一来少不了吃。二来是鼎鼎大名的岳麓书院。
看到湖南大学门口的毛爷爷雕像,不由得想起5年前的游历。想起曾经一同前来的玩伴,和那时初入湖南大学时的激动难耐。
虽不是彼时,但相同角度之下,我发了一张照片给她。
“??”收到她的回答。
“和家里人故地重游”
“哦。好玩吗”
在聊完“过节人多”之后,竟然没了后话。
原本打算发给她一张曾经一起合照的取景照,突然就没有了点击“发送”的勇气。
细思极恐的是,这样的聊天结束方式,竟然是直觉之中的事。
而类似这样和她的对话,近来好像已不止两三回。
作为一个敏感的人,每一次这样略带尴尬、没有语气、缺乏表情的对话好像都是对玻璃心的重击。
不是一个天生温暖的人,一旦选择温暖,希望可以持续温暖。但一旦遇冷,就会更加防备地缩回身体。
很多人,很多事,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努力去触及、去突破,想要让联系继续、温暖继续,却发现,这种友情关系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努力办成的。当每一次突破都需要勇气时,渐渐的,勇气已将消耗殆尽。
还想起那次去她的城市,提起友情和过去的事,聊起最近是否与其他人还有联系。
“你没告诉我们你要回来啊”
“你们也没问我回不回来啊”
简单粗暴的对话,直指人心。
风格还是原来的风格,但人好像已经变了感觉。
我以为,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刻意联系,只是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一句话就可以立马理解对方,回到专属于彼此的默契模式中。
或许温暖的消逝,不是单方的离开,是双方的渐行渐远。
意识到这点后,我尝试从自己开始改变,努力地增加联系,聊些生活的稀松平常,分享快乐与日常……但回应不对了,表情不对了,语气不对了……感觉不对了。
好像已经晚了。
是不是一旦需要努力,关系就开始变了味?
不是一个习惯被拒绝的人。可能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骄傲。
所以每一次冷淡的回应,都比拒绝更加冰冷。
也不知道是怎么走丢的。曾经可以谈天说地、推心置腹的人,现在却身处两个世界。即便现代通讯工具已经可以保证24h随时联系上,却在无形之中更推远了彼此的距离。
知道你在我的联系人里,却再也不敢随便打扰你的生活。
知道你的头像改变了,却再也不知道你为什么改变头像。
知道你的生活丰富了,却再也不能随意分享你的快乐。
……
好可惜。
曾经两条平行线交汇,然而交汇后,却再也找不到同行的方向。
以为可以一路同行的伙伴,却发现,还没走多远,就已经身影模糊。
生活带领我们走向不同的轨迹,经历雕刻我们成为不同的形状。
能够志同道合,就携手并进。
不能相互理解,则分道扬镳。
这样的道理,于友情、于爱情,甚至于亲情,都同样适用。
走到半路的丢失,并不美好。但面对遗憾,尽力就好。
只希望,在这篇之后,自己能更加珍惜眼前的朋友,更加懂得珍惜,更加珍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