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书评:
读完《林徽因传》,写了一段书评:
对于林徽因:
家族给她提供最好的教育,祖母终日把她带在身边悉心教养,父亲更是带她周游列国,留学深造,培养气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父亲(林长民)超前且开明的教育观念,精心且厚爱的培养方式,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对于童年灰暗的林徽因,终归还是幸运的。
幸运的林徽因有着比同时代女性更高的起点、更广阔的见识、更渊博的知识,也有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最终有所成就。由此可见,父亲的眼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女可达到的高度。
环境对人的影响太重要了,多方面的影响才能造就优秀的人;而原生家庭更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教养。
林徽因陪同梁思成15年间先后走了中国150个县,查证测量了2738处古建筑,由于野外工作艰苦,林徽因的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肺结核病始终在折磨着她,但是林徽因为了完成学术研究的工作废寝忘食,紧随梁思成长途跋涉完成了许多古建测量数据的纪录,及建筑结构的图纸绘制,出色的体现了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的天才!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对于陆小曼:
对于徐志摩的爱太过于热烈冲动,而不能控制自己。也许有一天你会明白,再浓烈的爱情也经不起时光的磨蚀,再怎么迷死人的笑眼,看久了也会毫无感觉。 生活终究需要回归于点点滴滴的柴米油盐琐碎之事。
也许当眼前的新人变成旧人,你会再次厌倦,然后又遇到可以让你再活一次的姑娘。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所谓女子,无论任何时候,都应追求独立自主,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
对于徐志摩:
“她的美丽,她的气质,她的谈吐,她的修养,她的知识……她的一切,都使徐志摩着迷。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怎么会在感情上如此迷恋林徽因。” 当两个人的交流如此契合,视如知己,继而想成为灵魂伴侣。
或许是徐志摩的爱太过炽烈,不惜为了林徽因与妻子张幼仪离婚,可是这种轰轰烈烈的爱情在幼年心灵受伤的林徽因看来无疑是一种伤痛,因为不想母亲的悲剧在张幼仪身上重演,也不能为此伤害一个无辜的女人。而林徽因想要的或许是一份满满的安全感,而梁思成恰好能给到她。
不知道是林徽因成就了徐志摩的诗,还是徐志摩成就了林徽因的美。或许应该是两人彼此成就才对。
对于梁思成:
林徽因承认自己是个兴奋型的人,性子急燥,而梁思成的沉稳正好和她形成了最好的互补,梁思成包容她、爱护她,他们之间的这种默契一直保持了一生。
林徽因虽然浪漫,骨子里却是冷静而清醒的,她追求现实的安稳,理智地面对婚姻和爱情,她用一双慧眼,为自己选择了完美的归宿。
对于一个女子来说:现实的安稳听起来很俗,但经年累月的过日子,特别实用,才会让人有安全感。 所谓门当户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选择一个人结婚,就是选择一个家庭,选择一个家族,选择一群人,选择一种生活。
对于金岳霖:
金岳霖和林徽因一家非常投缘,他爱了林徽因一生,爱的克制,爱的深沉,从来也未曾走远,他对林徽因是精神之恋。他们之间是互相欣赏,更多是发乎情而止于礼。
更有:“梁上君子,林下美人”赠于梁林夫妇。
林徽因逝世后,更是写了一副令人瞩目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来赞美林徽因才情与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