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浩近两年频频触电为哪般?歌手为何100%进军电影圈?

最近看到了《下一任:前任》即将上映的消息,除了网友们的吐槽外,最留意的肯定就是演员名单了,郑凯、郭采洁、李东学、刘心悠的名字都不意外,倒是歌手李荣浩的名字挺意外的,因为感觉李荣浩最近几年演了不少电影了,这是打算在电影行业深度发展吗?

2017年,李荣浩参演文艺轻喜剧片《乘风破浪》,凭借饰演反派地产商黄志强而提名第20届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演员;2018年,主演《卧底巨星》,在片中饰演侦探“铁柱”,如今即将上映的《下一任:前任》依然有他的名字,李荣浩的电影作品算是相当高产了。
联想到歌手魏晨参演新电影《八佰》,TFBOYS成员纷纷进军电影界,现在似乎只要是有名气的歌手,就100%踏足电影圈。事实上也不只是歌手,其他领域的明星也都在想方设法“触电”,比如郭德纲,比如岳云鹏,比如最近主演《老师·好》的于谦。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只有一个:做电影太挣钱了。
有多挣钱?我来举几个例子。于谦主演的《老师·好》目前的实时票房是3.05亿,按照票房收入的33%归投资方所有的比例计算,于谦主导的电影投资方能拿到超过一亿的票房收入,考虑到电影成本只有700万,也就是说《老师·好》的票房利润是成本的14倍还要多,如果你给这部电影投了10万,目前你的票房收益已经超过140万了。

这样的例子可绝不止一个,此前热映的电影《无名之辈》,总票房达到了7.94亿,总成本是3000万,结算下来这部电影的票房收益是成本投入的8.7倍,这也是非常高的比例了。这部电影的投资人吴女士当初只给电影投了二十几万,最后的票房分红就超过了180万。

这就是当今电影市场的“暴利”现状,无论是各界明星,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在争抢这块大蛋糕。尤其在《电影产业促进法》和《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后,电影的发展更加趋于健康,普通人投资电影的渠道也更加开阔。电影项目,公(众)(号)”影视文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