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新生46%是超级富二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曾经在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能常常飞回家看看的孩子,成功几率往往要比几年才回去一次的人要大得多。为什么呢?经过大量的调查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因为他们家通常都比较有钱。

虽说这是一个编的段子,但不得不说它道出了社会上一个残酷的现实,有钱人家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而哈佛大学前段时间更是做了一项背景调查,给这个残酷的现实又补了一刀
几个月前,哈佛大学对2021届新生进行了一个背景调查,调查包括学术、生活及家庭情况。超过一半新生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发布在The Harvard Crimson校报上。其中两组数据,令大家都深感震惊:
越来越多的哈佛学生,都来自精英家庭和富豪家庭。近30%的新生,其父母或亲戚,都曾是哈佛校友。

此外对于2021届新生家庭经济收入的调查上,更是令人惊讶:
新录取的哈佛新生里,46%来自超级富豪家庭,比例远超去年的26.6%。

众所周知,作为享誉全球的知名学府,哈佛大学堪称人才培养皿。有数据统计过,哈佛大学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46000刀,大多在政、商、科研领域大有作为。
它培养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133位诺贝尔奖得主、18位菲尔兹奖得主、13位图灵奖得主。连辍学生也牛得一比,如马克·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一个创建了脸书,一个创建了微软。
不得不说哈佛毕业的学生,就算没有很出色的,但也是精英级别的人物。而这样精英层次的人物背后少不了有学识的长辈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人会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或许你会觉得哈佛这种超高级别的大学是个特例,但其实并不是。早在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报道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3成落至1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清华大学的社会学系晋军教授也做过跟哈佛大学类似的调查。他每年开学都会问学生两个问题:
“你父母的职业是?”
“你上大学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根据调查,2018届毕业的学生中,入学前到过境外的学生占43.9%,没有出过省的学生占0%;而与此同时,西部一所211大学到过境外的学生只有2.3%,没出过省的有22.7%。晋军这一项“入学前活动半径”调查数据一直非常稳定,往年清华学生入学前到过境外的比例也都在40%左右。
因此晋军才会说,“家庭背景决定了学生接触的资源、学习环境、眼界和见识......你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我们不得不承认,贫富差距的拉大,阶级的固化让跨阶级递升变得越来越困难。毕竟当一个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玩泥巴的时候,城里的孩子可能在周游世界,不但英语好到爆,见识也不可比拟。

而这种社会规则并不是只存在大学,现如今重点小学的入学都要对家长进行审核,甚至考试面试。去年,上海有一场小升初的入学考试,也一度引起热议。因为他不仅仅考孩子的水平还对家长进行了摸底考试。家长直呼,又体验到了高三被考试支配的恐惧。

除了中国,放眼世界,这个法则依旧适用。英国曾经就拍过该主题的纪录片名为《56UP》,长达100分钟。

短片中,导演分别对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从7岁到56岁,每七年记录一次。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还是那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可无论是成长经历还是最终的结局,现实都无情地撕开鸡汤的外衣,把命运对他们的不公完整地解剖在大众面前——优良的社会资源早已经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尽,从父母辈一直承传到子女辈。56年,终究抵不过人一出生的宿命,精英的孩子还是精英,穷人要么穷死,要么累死,寒门再难出贵子。

这个故事里有没有例外,其实也有但比例少的可怜,或许就像剧中人所说:无论我们自己是怎么样的一本书,精彩或者乏味,读着读着,也就读下去了
(以上内容由澳洲信为留学移民为您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