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再造封建

翻查魏晋的笔记,可以看到一个与当今观念大大不同的时代。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今人对历史的解说,无论多么圆满,总可以找到些不对的地方,或者有意无意被忽视的细节------因为他们是解释不通的。
这就要说到哲学上对因果的定义了。因果关系不是客观的,而是人类为了认识世界创造的一个模型,我们人类只是习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理论和观念装进因果关系这样的模型里,仅此而已。
对一个因果关系的推测,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原因或结果上,追溯原因或结果的必然性。因果逻辑本身通常会被忽略。在历史中,通常这部分被叫做文化。
上面这一堆,说的有点绕。简单直接的说,就是西晋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观念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已经很难感觉到,比如对于处理父子,国君的关系,比如女性在社会的地位,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义务等等。今人往往会根据今天社会的规则,或者标签化的所谓传统来理解。但这是不靠谱的,距离我们越远越是这样。晋人的价值观如何,我们真的不是靠想象就能知道的。只有求助于当时的文字,无论愿不愿意这样做。
中国这个国家有修史的传统,‘’中国人习惯了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反思。汉朝反思秦朝,唐朝反思隋朝,明朝反思清朝。在西晋,主要有两种反思。一个是对曹魏的反思,为什么如此轻易的就让政权落到司马家?人们觉得是因为曹魏没有强大的宗室辅佐,以至于在皇帝不能执政的情况下,大权就有旁落的风险。而另一种思考就比较容易被后世的人选择性的遗忘。那就是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为何都灭亡的这么轻易?
此话怎讲?
在今人看来,唐宋元明清的改朝换代都是这样,在王朝兴起二三百年之后,积累的问题让王朝崩溃。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个疑问,而是一个常识,被叫做周期律。可这让一个西晋时期的人怎么知道后面这样的帝国崩溃模式会一再重演?再有,很可能是我们今人不及晋人的一个地方------我们可能被常识蒙蔽而问不出晋人的问题 ------ “这样的帝国崩溃模式是正常的吗?”
在西晋的人看来,西周的统治模式是最好的。持续了八百年的国祚,是后世大一统王朝远远追不上的。在这八百年里,从没有听说有大规模的民变,虽然有诸侯之间的战争,那也是由于周天子没有了实力。在西晋的人看来(恐怕在秦始皇看来也是这样),秦国的灭亡方式太不可思议了------“一夫夜呼,举国崩溃”。在那个封建时代才结束400年的西晋,这太不可思议了,无法想象。
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此的憎恨这个国家,这在春秋时代,甚至战国时代都是不存在的。一个国君再坏,也可以诅咒他,或者盼望他早死,甚至盼望别的国家出兵来拯救,在其他国家军队进攻时出工不出力。这是常有的事情,但在秦国,这是不可能的。
而一个国君,励精图治对百姓好,为百姓谋福利,灾年借粮借钱,烧毁借据的事情也是常有的。虽然北方多个国家都暴露在匈奴的兵锋之下,但草原民族从来也不是大患,当地的百姓有各种办法保家卫国。不用后来才有的大规模忠君教育,各国百姓对土地上的国君具有的朴素的情感联系是稳固的。
这一点,与西晋的政治现实(世家大族)有些相像。因此,西晋对于秦国的暴政,导致天下的瓦解,离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厌恶。重新封建化,在士族阶层,是一个共识。司马家的八达之一的司马朗就有类似的观念,“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可见其观念,从汉末到魏晋,是一以贯之的。
在此种观念下,回头看晋武帝封建诸王,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社会基础的。由此中观念出发,讨论由重新封建化所导致的混乱,才别有一番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