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喀索斯之死的一种改编
如传说所言,纳喀索斯发现了自己在水里的另一投射。这个根据来自阿拉伯人转述的已经掩埋几百年的古希腊典籍之手,可能是一千多年,但因外地神话的范畴,阿拉伯人有将其改编的必要,使得纳喀索斯符合阿拉伯半岛的风俗。
故在阿拉伯大地也有过纳喀索斯的故事,只是说唱艺人、吟游者为了获得君主和群众的欢呼而改变了一些叙述:故事里是这样的,一个骑着骆驼的阿拉伯裔少年历经从巴格达到亚历山大的跋涉,终究是在快到达终点时遭遇了风沙。说唱艺术总归要给予听众耳朵奇妙的刺激感,所以阿拉伯裔少年被置于仅仅吊着一口气的境地,身旁则有只眼镜蛇正虎视眈眈向他盯着。
吟游者们是这样给出叙述的。少年现今十五岁,却早已诵了十多年的《古兰经》。可现今,当他以神秘的虔诚求助于安拉时,并没有一个神出现。忽然,骆驼奇妙地学会了人类语言向他指引——前方有绿洲。阿拉伯裔少年走向那边,一条河流如言蹿到他脚下。河水因为指向巴格达因而具有朝圣的仪式感。少年见到河流下自己的影子,于是扑了上去,最后溺水而亡。故事后来由于说唱艺人口头叙述的谬误分裂为了四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神没有放弃这样一个可怜的少年。他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以至于神必须用考验来让他获得启示。他看见自己尘世里的另一具身体挣扎在水里,于是妄图去救他。可是少年不会游泳,最终挣扎着呛死了。
第二种是少年因为受到骆驼蛊惑进入了冥河。骆驼是死亡的引渡者,而少年不幸成为了祭品。少年在冥河里看见的是他死亡时被永世囚禁的灵魂,他只是想逃跑可被冥王捉下了水。
第三种说法在于神对于他没有什么兴趣。阿拉伯半岛的概率论漫游把阿拉伯少年置放到一片沙漠。阿拉伯少年看见的全部是幻觉,海市蜃楼摄走了这位可怜儿。至于他为什么去救水里的自己,谁知道呢,沙丘总会把一个正常人逼疯的。不过他的尸体倒有一定的功效,比如滋养一些腐生植物。
第四种情况基于阿拉伯半岛某科技人员的实验。沙漠的确会使人在酷暑缺水的情况下出现幻觉,因为缺水将导致脑神经供血不足。不过这种说法在阿拉伯大陆受到宗教势力的打压,最终只有少数人知道。绘制在羊皮卷上世代相传。有后人为了佐证前人研究决定亲自实践,但当他走进那片食人沙漠就再也没回来。宗教人士声称,这是神对于亵渎宗教者的惩罚。
绕过中间冗长的叙述,最后说唱艺人们都有了一致的说法。阿拉伯裔少年纳喀索斯从此以后没有再出现过。他被神带走了,神用他的尸体栽了一株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