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关于《绿皮书》

起这么一个题目,是因为观影之后,我又看了好几篇影评,对于想表达的,有些混淆。先不谈本剧的文化背景,有些人看完在品味孤独,有些人在深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些人在赞美音乐力量的治愈,有些人在感慨自己缺乏勇气。。。但不管是什么,我都会给这部片子打5星好评,它给了我感动和慰藉,至于最终感想,就边聊边想吧。
他,优雅高贵,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钢琴家,出场时端坐于高背椅上,看似身处上流社会,肤色却决定了他活在鄙视链的底端,每晚靠酒精慰藉自己寂寞的灵魂。
他,圆滑世故,是混迹在夜世界的打手,家庭圆满,朋友一堆,身体的本能反应总先于大脑,看似活得恣意潇洒,却为了养家糊口得“屈身”给最看不起的人工作。

不仅阶级不同,文化不同,脾性不同,肤色更是完全不同,这样的人物设定和故事背景,已经让这部电影非常有看头。剧情跟随他们的巡演旅程步步开启,两人从互不对眼到互相理解,中间不乏很多有趣和感人的情节。这里贴几句台词回味一下。

很多人总觉得孤独,只能活在自己构筑的世界里,如网络、如文字,怯于交流,把自己归属于社恐症,觉得社会存在太多的恶,就算遇见不了美好,也可以避免尴尬。其实这些都没错,我也渐渐成了这么一类人,但每每阳光照射不到心中那片黑暗,也会渴求温暖。主动远比被动可怕,但不踏出第一步,如何改变0的概率?

世上有太多不讲理的人,聪明的人会选择闭上嘴巴,坚定内心,才能笑到最后。(我总TMD做不到这一点啊,哈哈哈,愚己娱人,我这傻×,留个图警醒自己)
How did he manage to shake hands with them with a smile? Because it takes courage to get rid of stereotypes.
他怎么做到笑着跟他们握手的?因为去除成见,需要勇气。

如果要说音乐无国界,那么抛开成见,接纳自己和别人,才能活得更自在更快乐吧。
哦,对了,我想说的就是"纯粹"。以前给自己编辑了一条QQ签名“人,不必活得太纯粹~~"不知几时删了,随着年纪增大,现在觉得活得纯粹些也不错。

翘着兰花指吃炸鸡的Shirley看着别扭,但体验过大口啃炸鸡和丢鸡骨头儿的快意,他才知道丢掉”讲究“的包袱是多么的轻松。

拿着高昂演出费用在正式场合以指定牌子钢琴演奏的Shirley,表演完露出的职业笑容远没有在小酒馆恣意弹奏来得快活灿烂。
很多事情,如果包装太多,束缚太多,终究让人渐渐难受和不快。有些时候,获得快乐的方式很简单,如周末的赖床、炎热午后的老冰棍、阴霾天气后的第一丝阳光,都非常美好。

生活不易,让我们都活得简单些,快乐些吧~
愿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