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感
盲选的一部电影,当然事先有偶然听到是讲关于种族歧视的,但具体内容一无所知,茫茫然的来到电影院,再出来时,第一次体会到了邂逅一部好电影的庆幸和开心。
接受了太多美国文化的输入,终于有一部洗涤心灵的作品让我了解了这个国家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整部影片都很温暖,但每个细节都给我以反思和轻叹。对于没接触过太多关于种族歧视的我来说,唐doctor的每一个回应都会让我期待,关于这个孤独的音乐家,我有太多的好奇和不解,但当我试着站在他的角度去感受时,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有理由。没有谁对谁错,长久的观念也不是一时可以打破的。
关于唐·雪利,一名黑人天才钢琴家,这几个词一凑在一起,似乎就包含着无数的故事。他极力维护着自己的傲气,远离人群,每晚一瓶威士忌,独自一人身着富贵地坐在阳台,他的家里奢侈豪华,却远离人间的市井。他为富人们弹奏,却不能弹奏最擅长的classical music 他登上演奏的舞台,却只能住在破旧的黑人旅店。他不属于白人,但同样不在黑人的群体。他的肤色让他被白人歧视,他的孤傲又让他远离自己的人群。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车子在公路上停下来,他走到车旁,和对面的农奴[黑人]凝视的那一幕吧。所有黑人都停下手里的活,不自觉的盯着他——一个让白人替他开车的西装革履的黑人。这个场景的设置非常有意思,彼此没有一句话,但那凝视的眼神,是农奴的自卑,疑惑和畏惧,是唐·雪利的怜悯,复杂和孤独。
关于托尼·利普,他是一个简单的角色,一个热爱家庭,善良又不那么刻板规矩的——bully.他本是为钱而为黑人开车,但途中却逐渐发现了唐doctor内心不被敞开的孤独。
关于所有的歧视,每个歧视者都认为自己没有错,因为自己在做着和主流一样的事,而主流是不会错的。这不单单是黑人歧视,联想到今天看到的一个校园暴力话题的视频,被施暴者想去恨,但是,ta能找谁?每个对他人施以歧视的人,每个站在所谓主流角度对个人实施语言暴力的人,你们的每一句话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合群,可能只是为今天的坏脾气找一个出口,但却像刀一样刺在被施暴对象的心上。有意或无意的语言,行为真的可以毁掉一个人。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自己为是地为合群而对弱势群体施以歧视的行为,真的很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