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人不愿意去城里生活?
我家土地18年基本征用完,房子全部拆迁,不给地皮,儿女大多县城买房,我们开发区,离县城挺近的,这些老人几十年在农村生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家家都过得不错,地震后都修了漂亮的楼房,种点土地,养点鸡鸭,吃点自己种的粮油蔬菜瓜果,日子挺好的,拆迁,每人十二万,卖土地又是几万,这些钱老人自己拿着用,有的社保已买每月几百上千不等,当时拆迁肯定有许多不舍,但大势所趋,只有和儿女进城生活,五十左右还同样有机会挣钱,年纪大的老人们和他们接触,感觉大家都挺好的,散步,广场舞,广场里乡里邻居每天下午聚在一起打扑克,聊天,都挺不错,没有不习惯,毕竟辛苦一辈子,也差不多七八十岁,该享受现在幸福生活,观念改变,都很不错啊!
楼主都说了,有些农村人不愿意去城里生活,其实这个“有些”据我了解好像真的还不少。
说一说自己的真实经历,我本人就是农村人,而且是离县城都比较远的农村人,以前家里路不通,到城里去都想都别想,所以记忆中去城里应该是14岁左右才去过一次,所以可想而知农村人为什么不愿意去城里生活,其实很简单的两个理由,这个是我现在父母的观念和听到村里人的真实想法。
农村人习惯了农村的那种生活状态和那种睦邻友好的状态,到城里其实高楼大厦的住的不习惯,邻里之间很多城市都是陌生的,不会像农村那种生活状态,不忙时饭后走邻串友,再老家叫“串门”,整个村里人都很熟悉,没事还能开个玩笑,乐呵一下!而城市的状态是忙碌和互相基本不太熟悉或没有什么“串门”之说,更多习惯待在自己家里,而不愿意起隔壁邻居家,也生怕打扰到别人。
其实可以简单的一句话说明:农村人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或者说是不喜欢城里的生活。
不管是生活上,习惯上,还是节奏上,甚至环境上,都不适应;他们习惯了农村的“串门”,他们习惯了农村的邻里关系,他们习惯了生活的简简单单,他们习惯了环境空气的清新,他们习惯了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状态;他们不习惯城里的高楼大厦,他们不习惯城里的“忙忙碌碌”,他们不习惯城里的邻里的“冷漠”,他们不习惯城里的空气和环境;所以我的父母都不肯到城市跟我们一起生活,因为他们的年代或者农村的节奏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状态很满足,而城市的喧嚣在他们这个年龄已经不大能接受了。
当然现在很多人到城里或者不在农村,也是各种原因的,其实他们更习惯在农村的生活,因为每年春节回去,都会听到父母无意中流露的说还是家里的这个好,那个好,吃得好,睡的好,他们如今离开农村其实也是有诸多的社会现状所迫而已,而他们内心还是喜欢农村的生活,这就是老一代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