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

这是我读过与我内心产生共鸣如此之多的一本书,书中的语言与其说给我带来了启发,不如说是我这个人生阶段内心正是产生了这种想法,作者只是恰好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罢了,这种想法包括对爱情、理想、人生价值的认识。当然,作者本书表达的思想不仅仅于此,还有关于天才与凡人、艺术与生活、理想和现实、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都能够给正处于人生迷茫阶段的青年人提够足够的帮助,一个作品的价值,正是因此而体现出来。
本书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本是一个伦敦股票经纪人,有着美满的家庭和富裕的生活,有一个爱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然而,在人生四十多岁的年纪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现有的一切,踏上了追求绘画的道路。四十岁,是一个不惑的年龄,按照社会的认识,这个年龄应该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定的作为,既使是郁郁不得志也应该转换心态,以落叶般的平淡的心境接受现实,但是斯特里克兰放弃了自己现有的所有,甚至是家庭,选择了绘画,因为厌恶,所以放弃,因为热爱,所以追求,世界上或许有许多类似这样的人,每次想到他们所要忍受的压力,我都仿佛感同深受,我不知道我才二十岁的年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消极的情感,我不知道是好处还是坏处,每当我想到这种情景,我会想到作者所说的小丑,世人永远嘲笑他们滑稽的外表却丝毫不会注意到他们眼里的孤独。当我看到主人公为了追求理想或者说是自己说热爱的东西而抛弃一切的勇气时,我立即地,丝毫没有犹豫地,完全地被深深地打动和折服。这种人没有尊贵的地位,没有富裕的财产,没有舒适的生活,却无时无刻不散发出吸引人的、令人震撼的、伟大的光芒。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这种人看到了天上的月亮。
让我又陷入矛盾的是之后的章节,斯特里克兰和施特罗夫夫妻之间的瓜葛,施特罗夫是个好人,不折不扣的好人,但是值得我们同情。在斯特里克兰籍籍无名的时候,只有他发现了他的才能,在斯特里克兰病入膏肓的时候,只有他愿意提供治疗照顾,他几近于谄媚地靠近斯特里克兰,换来的只是无尽的嘲讽与自己妻子的离开。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对斯特里克兰和自己妻子无限的殷勤便是读者厌恶的所在,也是他不幸的源泉,对于这两个人,他仿佛失去了应有的尊严与底线,或许是出于敬畏,或许是欣赏、或许是爱到极致,又或许是害怕失去,因为他的衬托,斯特里克兰的仿佛是高贵的品格才凸显出来,作者说“女人可以原谅男人伤害他,却原谅不了男人为她付出”这里付出可以理解为是无尽的谄媚与讨好。但是,读到此处,我对斯特里克兰的崇拜也消失的一干二净,或许他对艺术有着深深地追求,或许他在绘画方面有着很高地造诣,或许他十分自信,但是一个对他人没有丝毫感激和责任意识的人,还能谈什么令人崇拜的奢求吗。或许,不疯魔不成佛,只有一个人对艺术有深深的热爱,才会心无旁骛地投身于此,才会做出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读到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天才不能为社会所容,所谓疯子在左,天才在右,天才与疯子可能真的只有一张纸的距离。作者在本书最后说了外科医生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何种生活状态,符合自己内心的,才是正确的。当然,我们这种二十多岁刚出头的青年深信不疑的是做一个年收入一万英镑的外科医生才是成功的。《论语.为政》一书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选取正确的人生状态,这在我认为,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