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的村落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不知怎地,看到或者想到都市中分布的星星点点的村落,脑海中便浮现起《项脊轩志》的内容,照我看来,这城中的村落,便是由这无数的旧南阁子所拼凑而成。如今,在都市中打拼的人每每提到城中村便千篇一律的露出鄙夷的表情,在其心中,美丽的花园洋房以及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层豪宅,才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才是他们活在这世上的最终归宿。 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但对于散落在城市中村落,我并不排斥,甚至有些许的好感。可能是遗传,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每当有条件享受物质生活的时候,在我的心中总是充满隐隐的惭愧。就像第一次去洗桑拿,我甚至会脸红,并为之带来微微的羞耻感。看着周围人享受的表情,一时间我竟无地自容。 城市形成之初,构成城市主体的,便是城中村落那老去的低矮的建筑。儿时,整个记忆的基调就是由灰蒙蒙的墙,深青色的瓦片构成,偶尔有座四-六层的建筑,便是我心目中的“摩天大楼”。 那时,在我看来,街坊邻居都是那么的温文尔雅,素质出众,邻里之间谦让、和气、相敬如宾。这让我有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每天黄昏放学时,小伙伴们便拿起晾衣杆,扮演儿童团,和那些扮演土匪的伙伴们进行善恶间的“对决”。玩的满头大汗,回家洗漱后便倒床睡去。大人们笑呵呵的看着我们的摸样,爱怜地为我们掖好被褥。 记事起,打从我家门前第10个雪人融化的那一刻,便受枯燥的学业以及少年的心事所困扰。每当深夜,做工的人群陆陆续续回家,坐在窗边的我,久而久之便和在项脊轩读书的少年一样能以足音辨人。母亲偶尔的经过我的身旁嘘寒问暖。好似少年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殷殷关切。语文课上,我不止一次的被这六个字深深的感动,在静谧的夜晚,憧憬着未来的一切。 青春的心事林林总总,有了一点朦胧的意识;有了一点清晰的感觉;有了起伏的成绩;有了平淡的邂逅。年少的思想纷纷扬扬,没了儿时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没了因为贪玩而忘记吃饭的激情;没了受别人奚落后扬扬眉毛的洒脱;没了无欲无求,单纯的心灵。 当某天晚上,我下床喝水时竟然不用开灯,窗外霓虹灯妩媚的光透过玻璃射进房间,让我可以清晰看见一切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我彻底的和某些人,某些事,某些情感说了再见。 一幢幢伟岸壮丽的建筑拔地而起,一批怀揣梦想的人纷至沓来。渐渐地我也加入了这些人的行列。城中的村落渐渐的也被这些奇观异景所代替。老邻居们也渐渐的失去了踪影。 求学、工作见了不少城市的城中村落,曾在异乡居住过一些这样的村落,夜深人静时,总会听见女人大声地呻吟以及男人浓重的喘息声。我知道,他们并不是此地的常住居民。光鲜亮丽的旅馆招牌并不足以让我下如此判断,而是我知道,以前我长大的地方,邻里们会因为害羞,而在夜晚默不作声,虽然这也不是坏事。 可能是时代逐渐的开放了吧,漆黑的夜晚,泛着点点昏黄的场景再也在城市中无处寻觅。就算是老去的建筑依旧留存,令人发晕的灯光也将其衬托的非常奇怪和陌生。因此,我习惯把以前城中的村落生活,命名为“纯纯的生活”。而现在,这些村落便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现在,我仍然喜欢有意无意的寻找这样纯纯的村落,因为那时的感觉在我的心中总是那么安详、和谐。然而,我看到的确是另外一番场景:清雅高存的居士安贫乐道;在外拼搏的青年早出晚归;一帮帮地痞流氓在地下赌场和温柔乡中纵情享受着所谓的刺激;瘾君子则面黄肌瘦的宅在所谓的栖息地。 这里,曾经我心中的圣土,竟然变成了如今三教九流的聚集地。下雨时候,我再也不能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雨滴从瓦片落在窗棂上的声音;再也不能伏案抬头望见窗外树影斑驳,珊珊可爱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嘈杂、一片浮躁…… 我明白,在这世间回到过去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奢侈,我们惟一能做的便是坚守住自己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