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一戳国际学校
不久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篇登载于《外滩教育》的文章:《不中不洋的国际学校和课程,根本不是国际教育的精髓》,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我没有在国际学校上过课,但是我辅导的学生有不少来自国际学校,从他们的英文实际能力中,我至少可以管中觅豹。因此,下面我仅仅就我观察到的英文情况与作者的做一个对比。作者点了国际学校四个“穴位”。
作者一开篇就说,“他们的英文口语和听力相当不错,泛读能力可圈可点,只是一动笔就有点穿帮。”具体是怎么穿帮的呢?作者从外教留下的漏洞说起,因为许多国际学校的外教不教语法。“谁会想到上了六年国际课程的学生动词不会变位呢?许多过去分词认都认不出来,更别说灵活运用……不把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第三人称单数;及物和非及物;规则和不规则;现在分词、过去分词搭配助动词和单独使用;主谓一致配合呼应彻底搞清楚,英语怎么可能学会呢?”这一点于我心有戚戚焉,作者的这点观察跟我高度吻合。
按作者的观察:英语母语国家的教育界一直有语法派和非语法派的分野。而令人十分不解的是,上海的国际学校和国际班都理直气壮、不约而同地不教语法。
除了语法薄弱以外,作者发现国际学校学生的词汇量也成问题。作者举了英美等国的教育专家对于词汇量的调查发现,词汇量是学生智力、理解力、记忆力、专注力、阅读量以及他们从学校和家庭得到的输入和滋养——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英美富裕和贫穷家庭儿童的词汇量落差(vocabulary gap)是一个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有研究发现,中产以上家庭孩子听到的单词量比低收入家庭多1500万,比福利家庭高出3000万。如何积累这么多的单词,作者说“从我个人的课堂实战经验来看,非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无解。”这一点我也认同。我反复说过,我相当反感那些市场推广的夸张语汇,什么“三十天暴涨单词量***千”,“三个月突破单词关”。你打广告略作夸张可以,但是千万别耍流氓。同时,我提倡记单词,要逐渐从“英文-中文-英文”过渡到“英文-英文”,即用英文单词(或短语)来解释另一个英文单词;可以记一些短语和短句,知道一个词在句中的意思,才能真正记住并运用这个单词。作者也说记“动词当然必须背下所有的变位,和它跟副词的固定搭配……如果有志于成为优等生,你还要背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的变形和转换。”
语感是作者最困惑的地方,按其预期,国际学校的学生语感应该更好,结果,这些学校的中文课程的比例低到不能再低,而英语语感也不行。我历来认为,语言是相通的,中文不行,英文很难行。那国际学校为什么会出现学生英文语感也不足够的情况?这一点,我不在其中,不敢乱下结论,只能引申作者的观点供大家议论。“1,浸泡量还是不够——学习语言需要不同场景下的狂轰滥炸,校园环境太单一。2,中文太过强势,而中文跟英文是格格不入的,不同于法语和德语母语的孩子,母语对英文有促进作用。3,孩子们学习英文的年龄太小,思维能力不够,这时候需要死记硬背去抗衡不时冒出来的中文造句范式,而外教显然不具备这种引导能力。”
第四个穴位是知识体系。作者以自己的女儿为例,说她二年级就能够背诵大段莎士比亚麦克白,到了六年级动词还用不拎清。她最初以为补上语法的补丁就万事大吉了,可是教着教着,“我发现不仅存在语法的问题,学术词汇量也非常不够,语境理解完全空白,常识、通识匮乏,读一篇文章抓住重点和条理的能力也不敢恭维,构成英文基础的各个维度都需要恶补。那每天在学校到底学了啥呢?”
作者的观察结果是,1,精读的质量不高。这一点我认同,现在的孩子读的东西不少,原版书也看了不少,但很多是求量而不求甚解。我的方法是导读、精读,等孩子养成了习惯之后再放手。你光是让他们读,不讲背景,不引导他们理解书中的那些暗藏的意义,不启发他们去分析、比较、质疑,读得再多也是白搭。当然了,带教老师自己的知识体系够不够丰富也是个问题,将熊熊一窝。我一年自己读书要达到60-70本,还不包括各种文章,要当好这个教练,我觉得这是个起码的要求。2,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如主动查字典、记笔记、等等。我这里还要补充一个,那就是复习做得不到位,当然,这不仅仅存在于国际学校的学生中。3,系统阅读书目没建立起来。近年来,SAT等考试出现大量的有难度的、经典的作品,如 《联邦党人文集》等等,这其实对语境理解和人文历史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独有偶,我在四年前就开始带着学生读美国的《独立宣言》、《华盛顿离职演说》这些经典名篇,让学生体会英文发展的脉络,了解其中蕴含的大量的美国立国之基的理念,从当时的国际、国内的大背景讲起,而不仅仅是单词的解释和语法点的学习。
对于为什么国际学校趋之若鹜,作者的总结是,留学的替代或准备;孩子口语的提升;国际学校或国际班的孩子普遍比较阳光快乐,不像有些鸡血学校的孩子那样疲于应付考试;团队意识强,肯合作;外教尊重孩子,孩子们乐观自信,思维开放。
我对此也只引不评,补充两点,1,就读国际学校是在为已有的教育体验打补丁,能获得一种多元化的受教育的可能性;2,国际学校是个圈层的选择。通俗一点地说,如果你的家庭已经年收入过百万(具体数字不重要),那么在你所在的圈子中,你会不会好意思跟人说我的孩子就读某个菜场小学?
现象背后是观念。作者做了分析,认为现在的多数国际学校内部的激烈竞争几乎完全不存在;国际学校的孩子家庭条件优越,不需要读书改变命运,没有刻苦的动力;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校仅仅是其中一个维度,而国内的孩子缺乏系统,难以被唤起对英文体系下学科的自发热情;国际学校、国际班没有清晰的愿景、定位等,结果营造成了一个不中不洋的环境。
你认为呢?
-
犀牛有角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3 18:13:12
-
乙二腈Cyanog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8 18:32:41
-
Dddd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0 18:49:01
-
Scarlett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0 12:56:37
-
bot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7 02:35:01
-
bibabo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9 10:23:09
-
喝红牛的女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7 13:11:31
-
风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9 21:04:25
-
豆友188165005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1 21:26:55
-
白敬亭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1 21:01:44
-
运气好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9 19:06:15
-
Sunyat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9 08:30:30
-
改名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4 10:02:30
-
霏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5 17:52:06
-
一叶舟8348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02 17:33:26
-
ladyli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8 20:30:13
-
狗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2 00:11:00
-
莫名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7 23:20:39
-
Cheni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3 02:26:01
-
EEingxyz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9 20:31:02
-
绛珠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9 18:54:56
-
小鱼儿50171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6 23:43:53
-
小楠.com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1 15:48:50
-
球浑-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0 23:52:0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0 19:44:58
-
酱油色小浣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7 13:45:29
-
yo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6 11:29:47
-
懒懒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5 20:45:40
-
太阳的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4 23:12:13
-
昶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4 06:50:36
-
虫丛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9 17:44:58
-
朝隮鹄翩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6 12:20:17
-
EUGENIE-_--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9 13:26:07
-
diang di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8 22:41:03
-
深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6 16:42:27
-
Bernadett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7 21:00:03
-
💩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5 16:33:11
-
多读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1 23:05:38
-
海上的日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01 15:00:20
-
M. W.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4 09: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