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被讨厌的勇气
书其实很薄,断断续续的,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如果自己想要改变当下的困境,并且愿意拥抱接纳与改变自己的话,这本书给了你转换思维的方法。这本书采用青年与哲人对话的方式,语言直白易懂。
其实作者的思想很简单。“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我的理解就是,过去的事例如原生家庭对你确实有影响,但这并不能决定现在的你。而现在的你之所以痛苦,并且觉得痛苦的来源是原生家庭,其实是你自己为当下的困境所找的借口。作者认为所谓的心理创伤并不存在(这一点我不认同),我们只是为当前的行为找到合理化的借口。
我们常常觉得不能改变,实际上是我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因为待在舒适区真的很舒服。而自我讨厌是为自己所造的一个壳子,只要躲在这个壳子里就可以不和任何人发生关联,即使被别人拒绝,还可以以此理由来安慰自己。,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这种逻辑思维非常的偷懒,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某一愿意,但自己并不会改变,此后的失败都归于此,以此来安慰自己。
没有勇气的人会陷入自卑情结,即“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言外之意“只要没有A,我也是能有价值的人。苦于强烈的自卑,却没有改变自己的勇气,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就会陷入虚假的优越感,即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
弱势即有特权。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支配对方。谁也无法完全体会当事人痛苦的心情。但是如果把自己的不幸当做保持“特别”的武器来用,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一盆冷水泼下来,因为当初的我就是这样自私的一个人啊。
人生从来就不是和他人的比赛,而是与“理想的自己”较量,其实,羡慕他人,自怨自艾有什么用?还是和理想的自己比一比,努力去改变那个懦弱无能的自己。没有谁会自已自己的,所以暂时的失败和迷茫也没有关系啊,最重要的事找到自己的方向,去做理想的自己不是么?
关于书中所述的人际关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要干涉他人,也不要让他人干涉自己。太难了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