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查看话题 >别指望别人指点你了,大家都很忙
我有一亲弟弟,应届毕业生,入职一家会计事务所,上周六晚上11点,给我打语音电话,这个时候的他正在下班回家的出租车上,我以为就日常电话聊天,吐槽自己的工作,吐槽自己单身大龄女老板,我随口开玩笑说:你这么大的压力,不会想哭了吧。本以为的玩笑话,却听到电话那头,一个大小伙子,真的开始放声大哭。本来昏昏欲睡的我,瞬间清醒,坐直腰板,开始询问具体事件。
听完他絮絮叨叨半个小时的吐槽,大致的内容是说:老板在交代一个事情的时候,没有告知具体规范,导致交付工作后,又因为各种问题返工;入职后,没有人给到相对体系化的培训,历年资料不能完全作为参考,经常会遇到返工的工作;顶头上司,没有考虑员工手上的工作,突然的下发工作指令,而且还需要多少时间内完成。。。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经历过好几位单身大龄未婚女老板,甚至”变态级“老板的摧残,并且很幸运的活了下来。所以回头看自己的经历,再对比弟弟今天遇到的事件,不人道的说,我不认为这其中有什么毛病,也不是一件可以让他一直抱怨的事情。偶尔当做情绪发泄,倾诉没有问题,但是每次聊天都是围绕这个话题,抱怨,吐槽,那对你他实际的工作状态是否有改变呢?
01 没有规范、体系化的培训,经常做一些无用功,重复返工,怎么办
我们的工作中是否遇到过一个场景:你提交了一个方案(或者报告),你的顶头上司会指出你几个问题,然后你回去修改了;提交后她又会指出几个问题,你又重新修改,来回三次以后,你内心一定会说:你不会一次性说清楚啊,这样来来回回修改很好玩吗?
作为老板,她没有一次性指出全部的问题,是有欠妥的地方,但是这个场景中,你是不是可以把返工的责任全部推究到老板身上呢?
作为员工,你再收到老板反馈说要修改的地方,是否可以主动的问一句:老板,除了刚才你提及的地方,还有没有其他地方需要调整修改的?
或者说:老板,有么有以往的案例,我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
你自己做出的方案,自己不确定的地方,是不是可以主动提出来:老板,我在做这个方案的时候,有这几个有点不太确定,你帮我看一下。
或者说,重新明确一下老板对于这个方案的诉求,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对老板的指令有误解,导致整个方案重复的被退回。
对于没有规范体系化的业务培训,你是否可以主动的问一下老员工,有没有想过的材料可以自己看的,你对于不确定的问题,能不能主动的去“打扰”身边同事呢?(不接受反驳说同事不搭理)
在学生时代的时候,我们被教育说要主动向老师提问,在工作中也一样,你主动的和同事沟通,主动的和老板沟通,因为大家都很忙,甩给你一个文件夹,让你自己看已经算是不错了,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可以像学校或者像某些一线公司一样,可以有非常完善的、体系化的培训。更多时候都是需要自己主动出击的,大家都是一步一步的坑走过来的。如果能够遇到一家让你享受非常完善的入职培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没有对应的培训,并不代表你就不能好好工作。
02 老板“ 没有计划”的给你安排工作,手上的工作加班加点都完不成怎么办
对于刚入职的小朋友而言,很多时候都是谨言慎行,老板布置的问题,都会全盘接受,本身技能就不是太足,导致很多时候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畴。我们今天不去讨论老板行为的对和错,安排任务是否恰当,只关注我们自己可以做的是什么。
作为职场小朋友,不会拒绝老板下达的任务,那我们今天不去拒绝老板给的工作,我们只是换一个方式和老板沟通。
比如今天今天“变态女老板”又给我一个工作,要我做一个工作,并且明天早上要给她,但是我手上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完结。这个时候我是不是可以和老板沟通:老板,我手上有的工作,这个需要在今天完成,你刚说的B我是不是可以明天进行,然后明天下班前给你。或者说:老板,我手上现在有A工作,如果现在停掉这个工作,去进行B工作,那A的工作我可能要延迟半天给你。
一个是让老板知道,你现在手上有多少事情,紧急程度如何;一个是让老板明确你对工作时间安排,进度的把控。如果我的员工,可以非常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且给出明确的时间进度。我自然有自己的衡量。如果真的非常着急的,我是不是可以换一个人来处理,如果并没有那么急,我是不是就可以按照她说的安排进行。
03 老板让我做这个事情,可是我从来没有做过,怎么办
进入工作圈后,经常会遇到自己之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有的人觉得这个是对自己的锻炼,增加自己的履历,而有的却觉得很反感,因为自己没有做过,不知道如何下手。在3年5年以后,人和人的薪资可能就是这样拉开了距离吧。
我记得我在一个创业团队的时候,那个时候,每天似乎都会遇到过我从没有处理过的问题。比如我们公众号被投诉说图片侵权,花了我3天时间处理知识产权、图片产权的问题;商标侵权注册问题,花了两个通宵研究中国商标法,向律师请教对应问题,现在你问我商标相关的基础问题,基本都可以对答如流;团队品牌的人,为了招一个品牌运营的人,我把各个招聘网站关于品牌相关职位的JD都看过,翻阅各种品牌相关的公众号,培训平台等,当我在招聘网站收到品牌候选人评价说:面试官很专业,对于品牌运营理解很深刻。。。,那一刻,心虚程度有多高,内心的愉悦感也有多少。
并不是自我标榜有多主动,多自驱,只是想说,有时候多了解一点内容,可能会耗费我们一些精力,但是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坏处。就好像我一直说的,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自驱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尤其是进入到工作后,更没有人会强制性的逼着你去学习新的内容,新的技能,更多时候老板看的是结果。我们经常聊核心竞争力、可替代性,这个时候,你了解的越多,技能越足,是不是可替代性约低呢。
“我不会” 和“我可以学”,这完全是两种状态,最后我相信这两个人,5年以后的职场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每次,我聊工作,或者分享自己的工作,就会被人吐槽说是撒鸡汤,甚至说是毒鸡汤。如果你觉得这个是鸡汤,那一定是我妈妈炖的老母鸡汤,因为一定有人还是可以因为鸡汤受到滋补。
当被问及我组建团队的风格是什么?
我给出的关键词是:拿结果的能力、自驱的学习力、不给自己设限的能力。
▽ 拿结果的能力:过往我们经常过过程很重要,结果不重要,但是现在结果不重要,就意味着你会被考核机制淘汰。没有过程的结果是垃圾,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放屁。好的过程带来好的结果,而好的结果源自好的过程。
▽ 自驱的学习力:工作久了,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就是在学习力上,为什么有人说你下班后2小时做的事情,决定了你职场的高度。不就是这个理嘛。工作后,继续保持一个自驱的学习力,很容易和身边的同事拉开距离,而且这个是无形中的距离。
▽ 不给自己设限的能力:尤其是创业团队,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只有你自己被“逼”到那个份上,才能够全力以赴的去为了结果拼命。遇到一个特别难的事情,第一反应一定不能是:这么难,我不会呀,怎么办。该有的反应是: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要怎么处理呢,从哪里入手呢?
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忙,所以别指望有学校的“班主任”,主动来问你,最近工作怎么样呀,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呀?
在 办公室做一个厚脸皮的人,主动的去问,主动的去沟通,主动和同事沟通,主动和老板沟通,没有人会拒绝主动的人。
反正我就是个“不要脸”的人,为了让开发哥哥给我做需求,我可以抱着电脑坐在他旁边,一直看着他,看着他,直到他说:我现在开始帮你做需求啦,立马“狗腿”的送上一杯星巴克,作为劳务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