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拆了一个商业模式
背景介绍:

跟他聊完后,我再次关注付费知识这块领域相关的内容。
先说一下他们的商业模式,简单说就是策略。
我下载了他们的懂行听书APP,很简单的页面,也很基础。有一些大咖的分享会,当然这些大咖都是我不认识的。准确说是我孤陋寡闻,在二十一世纪里,称得上大咖的人越来越多,我自然就不全知道了。不过,我最主要是想去注意他给我说的服务。也就是我需要花费199元来获取免费听一千本这个服务。结果,打开应用仔细查看后,并没有。我心里微微一凉。再去APP Store看了一下下载量,24。我还能说什么,也就是产品还不能拿得出手,就已经开始忽悠大家一起加入了。对于他们公司来说,为了活下去,无可厚非。但我觉得是选错了方向。
对于知识付费领域。
我最开始关注的是喜马拉雅。是因为最开始每天上下班坐地铁的时候,我发现戴着耳机,听着喜马拉雅感兴趣的内容是件容易打发时间和利用碎片时间涨经验的一个路子,总体评价当然是觉得好。也很关注其中里面的易中天等,还有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区块链相关栏目,喜马拉雅平台总能做到与时共进,跟趋势与新兴事物站在一条线上。能用声音传递的,自己想听的,时代潮流发生的大事里,凡是有的,喜马拉雅就一直提供着。我喜欢。
另外一个是掌阅APP。该应用很简单,只是提供书籍,纯文字版本的,与喜马拉雅截然不同的两条线。但我喜欢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我找书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成功。有些书籍是收费的,相对来说比较划算,并且我也尊重作者的版权。
当然也有一直被罗胖子鼓吹的得到APP,可就是下载在那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今天又关注了一个懒人听书,我也觉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应用,可以说切分了一个细分领域后来跟喜马拉雅做竞争的服务。我相信喜马拉雅跟懒人听书是相辅相成的,不会呈现明显的独角兽,也不会呈现明显的互相排挤打压。只有当更多的人习惯开车一打开的不是QQ音乐,而是懒人听书或者喜马拉雅的时候,对国民素质的提升都是一个帮助,所以我喜欢,喜欢这种良性的商业模式,带动社会的文明,一直向好的方向发展。
现在来评价为何懂行听书APP会死掉。我进入页面,第一感觉就是骗钱,更多的按钮是直接让你付费,而不是让你先体验。对于当今供大于求的趋势来说,这真的很行不通。所以直接线上跟其他互联网公司竞争这条路就死了。那就线下呗。我就是该CPO想发展的一个线下对象。他想更多的让我直接蛊惑一批人去购买他们的服务,得到他们的每年1000本书的免费听的资格。可是,你这懂行听书APP里面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书呀。但你还是假装啥都不知道的去说你们提供这样等值的服务。再次,还想利用简单的传销模式,发展下线,来堆积成上层建筑。很简单的就是:你的下线的收益你能获取百分之多少的收益。但如果是这种模式,本身也是行得通的,可你还有你们公司缺少一个致命的核心-信仰。信仰能赚到钱,信仰能改变社会,信仰能。。。。可都没有。从最开始给我发的PDF文档里面的介绍的高大上,到一步一步的深入的了解,再到最后我实在很纳闷的在一个公司做到高管地步为何跟我还能花这么多时间絮絮叨叨这么多条语言的。
最后总结就一句:
既然自己活的很惨了,就拜托不要把别人也拉进去。我施舍给你我是愿意的,而你想骗,那可不容易。
还有就是:
总感觉要动动脑子。如果遇到作死的项目,真不要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