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法瑞(二):巴黎
摘要:巴黎圣母院 塞纳河游船 蒙帕纳斯大厦 凯旋门 卢浮官 镇馆三宝 时间: 2018-7-26
早餐大家在宾馆餐厅门前排队进场。房间里摆放几排长溜的餐桌,进门处呈L餐具台,依次摆放餐具、培根、咖啡机、面包。一位法国女服务员里外张罗,忙个不停。
待我们后面几人进了餐厅,培根、羊角面包很快就被“抢”个精光。餐厅里按人配份,培根、羊角面包属于稀货,不经抢,好在法棍管饱。

巴黎圣母院是旅游第一站。巴黎圣母院紧挨塞纳河,下了大巴过桥便是圣母院广场。


巴黎圣母院是天主教教堂,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历史上亨利六世、拿破仑、查理十世等皇帝都是在此举行加冕仪式的。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教堂财物被大量破坏和掠夺,教堂笑话百出,千百孔,一度被当作藏酒仓库,直至1804年拿破伦执政时期才得以恢复。1845年教堂重新整修。
教堂外观雄伟壮观,拱门雕塑细腻精美。正面有三个高耸的拱门。中间拱门描绘的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中间的天使手拿着一杆秤,每个人的灵魂都会在这杆秤上掂出分量——高尚的灵魂向左进入天国,卑劣的灵魂向右进入地狱……..右边拱门描绘的是圣安娜的故事及大主教许里为路易七世受洗的情形。左边拱门是圣母门,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
拱门上方为众王廊,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
我们从右侧拱门进入教堂。迎面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约闪烁。祭坛、回廊、门窗无不呈现精美生动的雕刻与绘画。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格洒落进来,光影交错,构成一幅宁静极致的画面。
玫瑰花窗堪称精美。直径超过10米的圆形玫瑰花窗,呈放射状,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把教堂内部渲染的五彩缤纷、眩神夺目。
离开教堂,广场上游人多了起来。从外面仰视教堂,凝视高耸的钟塔和尖塔,想像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描绘的钟楼怪人在何处可寻丝迹。

巴黎圣母院下一站是塞纳河观光。我们乘船的码头紧挨着埃菲尔铁塔,到了码头,晴空艳阳下的塞纳河与我多年来自己在脑海里勾画的塞纳河相去甚远,除了沿河两岸古典的建筑,河边泊岸的各式怪异的轮船,眼前的塞纳河似乎绝无特别。
汽笛鸣响,游船缓慢调头离开码头,往巴黎圣母院方向行进,我们几人在船尾找到坐下。旁边坐着两个漂亮的白人小女孩,李明用英语问其中一个女孩能否合影?女孩满脸笑意点头同意,徐敏几个女人轮番上来与两个女孩合影,女孩的表情终于收敛,拒绝继续合影。是啊!怎么可以一再打扰别人。

游船依次经过美术馆、小皇宫、卢浮官、巴黎圣母院,穿过巴尔耶广场桥后调头,从另一条河岔道返回。
沿途塞纳河上桥梁很多,风格不同。游船每穿越一处桥洞,我都要喊老王站立船尾,扶栏拍照。












离开游船,乘车去中餐馆就餐。大巴沿着塞纳河大道行至拐行,导游在车上指着窗处的一条街道告诉我们,这就是左岸大街。左岸大街?我脑海里瞬间通了电,迅即转向窗外……左岸大街正对着我们行进的街道,可惜来不及细细端详,左岸大街便一晃而过。
忽然我明白了今天的塞纳河与印象中的塞纳河缺少了什么……..

我忽然明白了,今天的塞纳河与印象中的塞纳河缺少了什么……..
午餐后,前往蒙帕纳斯大厦。蒙帕纳斯大厦是巴黎市区除了埃菲尔铁塔外最高的建筑,也是市区唯一的一座摩天大楼,楼高210米,共59层。蒙帕纳斯大厦是座“突兀”的建筑,被巴黎人称作“幽灵楼”,建筑风格与巴黎的城市轮廓和色调极不相称,从建成起一直备受社会各界批评。楼内有欧洲最快的升降梯,号称38秒就可抵达196米平台层。
出电梯是56层观景层,这里透过大玻璃窗能观赏360度巴黎全景,巴黎的大道、公园、知名建筑和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尽收眼底,可以说整个巴黎都在脚下。
我们不顾烈日当头,顺着台阶爬上楼顶露天平台。为了安全,平台四周设置了金属栏杆和玻璃幕墙,妨碍了观景视线。我们来这儿的时机不好,大正午心热气燥。如若换作夜晚,吹拂夏夜凉风,观赏璀璨夜景,一定很美。




离开大厦,我们乘车经过著名的香榭里舍大道,去找寻凯旋门。在凯旋门前环拱的街道找到一块空地,大家以凯旋门为背景草草拍了几张照片。


下午四点多前往最后一个景点——位于塞纳河右岸的卢浮官。
卢浮官于1204年菲利普二世开始兴建,最初只做存放王室档案之用。后经查理五世到路易十四历时共5个世纪的改建扩建,才成为现在雄伟的宫殿建筑群。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
卢浮宫收藏了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宫殿呈U型,内分为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六大展馆,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也都囊括于此。
停车处离卢浮官相距较远,要步行好一段路。为了赶路,我手拎折叠拐杖努力追着大家脚步。
导游去对接引导我们入官参加的向导。我们在卢浮官对面一家化妆品避税店逛店等待。同团女人人忙着采购,我们买了两种香法国香水。老王忘记了索要退税的单据。
卢浮官入口廊厅,游人如织。几位黑人男子浑身披挂着商品高声向游客兜售。看到我们正在分组清点人数,一个高个头黑人男子露出满口雪白的牙齿高喊:第四组,第四组集合啦。惹大家轰笑起来。

引导我们入馆的是一位华女子,据说是个博士,很有才华,收入也非同一般。参观线路十分明了,直奔卢浮宫镇馆“三宝”——《蒙娜丽莎》、《维纳斯像》和《胜利女神像》。
《断臂维纳斯像》雕塑和《蒙娜丽莎》画作我们知晓比较早,对《胜利女神像》却是一无所知。《胜利女神》又名《萨莫色雷斯奈姬像》,这尊雕像于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雕像作者难以考证,创作年代大多认为公元前200年左右,为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海战中打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作,最早矗立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悬崖上。雕像上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隐约可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
馆内游客前拥后簇,川流不息。我生怕掉队,紧紧跟着向导穿越廊道,左拐右转,攀爬台阶。每到驻留,向导便告诉大家那一宝到了………众人忙举起手机一阵“咔嚓”,然后,扫视一番,再跟着向导奔向下一处,无心欣赏这些价值连城的举世之宝。
三楼绘画长廊里人流稍稀。我看到前面一位身着花色长裙的高个白人女子独自观赏画作,她身段高挑,双臂反搭,步履轻盈,姿态优雅……

最后,我们来到最顶头展室,四面墙上挂作巨大的画作。大家一边观看画作,一边抱紧背包。我们一群人平素缺少艺术陶,见奇不奇,人好也好,凑个热闹罢了。
我们进馆时间比较迟。匆匆跑完了“三宝”,闭馆时间快了。这时,馆内游人仍然密集,工作人员却视而不见,照例提前清馆。
我正转身尾随众人离开展室,身后一位穿着深色制服的法国男子追过来喊“Sir——”
Sir,我知道,叫我先生,后面一通话我不明白了。不过,看他比划的手势,我明白了,他请我到里面坐电梯下楼。
我向他比划着,我们是团队,我得跟着大家。他好象看明白了,身体开始向后退。到了下面一层楼,又是一位穿制服的法国男子向我“Sir、Sir”,又是要请我乘电梯,我再次谢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