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悬疑的限度——由《海市蜃楼》想到的
内容可能含有少量对科幻悬疑电影的剧透。
看了奥里奥尔导演的新作《海市蜃楼》,居然真挑出了不少毛病,还是有点惊讶的,从前看类似影片的时候,对晦涩的剧情和网友洋洋洒洒数万字的解读望而生畏,以致15年看懂《时空罪恶》的时间顺序并画出示意图后自己开心了好一会儿。
与本片相关的标签很多,一是【穿越】,更确切地说,是身体/记忆穿越,最知名的要属《蝴蝶效应》,还有《罗拉快跑》、波兰斯基《机遇之歌》、《轮回》等,科学原理较少,看笔记本穿越好像没什么具体解释,硬前提较宽,设定大致是在某一现时时间回到过去,做出哪怕十分微小的改变,回到现在时发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类穿越的核心在“选择”,并通常遵循时空不可改变定理,忙活一圈无法挽回最初的事实,于是主角醒悟后接受了安排,颇为宿命论。另有一类是信息的穿越,也是《海市蜃楼》采用的类型,最著名的是《黑洞频率》,是主角忽然收到了来自过去的信息,进一步发现可以同过去的人交流,并能用言语影响过去,从而改变了现在,科学设定一般是电磁波的异常,像是本片的雷暴天气,因为涉及的是两个人的交流(现在与未来),会多一些直接的情感沟通,《海市蜃楼》甚至让小男孩直接爱上了二十年后的女主,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这种安排那么“理所当然”,好像也是这场设定好的穿越的一部分。
二是【叙述者诡计】,在推理作品中常用,科幻悬疑的话一般与精神异常有关,一类是【濒死体验】,整部片子可能是死者在生命最后一刻的一场幻想,像《生死停留》、《雾气蒙蒙》、《死路》等,一类是【精神病/谎言可能性】,整部片子的故事很可能是主角精神疾病或故意撒谎编造出来的,如国产的《催眠大师》和《黑楼孤魂》,或者《禁闭岛》、《非常嫌疑犯》之类的。之所以说这类是科幻,是因为影片一般有精神分析理论打底,即便是想象中的叙述场景也有现实依据,哪个现实人物可以对应想象中的哪个人物,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状态。(其实这种归类有点牵强,姑妄论之)本片中涉及到了一点,第二时空中丈夫和女儿变成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病人。
三是【平行宇宙/轮回/循环】,应该是近来最受关注的类型了,有大名鼎鼎的《恐怖邮轮》、《彗星来的那一夜》、《时空罪恶》、《异次元骇客》等,通常涉及量子力学和高等物理,一般会有多个自我出现,于是身心问题就严峻地外化,身份危机导致的自己杀自己不一而足,并有循环的设定使得剧情如函数一般有模式而无始无终,《海市蜃楼》里没有涉及,不过大家讨论的时候总不忘加上一嘴。
科幻悬疑这个类型,既有科幻的奇谲想象力,又有解密般的意外惊喜,正如大多科幻作品所宣称的,其创作宗旨是借科技写人性,但我看到的是这种人性的元素是可以按照分量混合添加的,开始是为找回原来时空的家庭而寻找真相(有点恐怖邮轮的意思),后来又加入一段由第三者而起的谋杀案,后来又是穿越时空的爱恋,结局女主角意味深长地笑对这个参与了穿越事件、情意深重的曾经的男孩(蝴蝶效应的选择问题),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后,导演好像可以自由操纵片中人伦命题的比例,而不深入一个话题,这样或许在短时间内对观众的冲击更大了,但我分明感觉到一种“匠气”,曾经爱情电影、动作电影、恐怖电影的路数,在科幻悬疑这一小门类也能运用自如了,说不出是为工业的成熟而高兴还是兴味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