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离别季,粉陈雪凝和正午阳光
陈雪凝的《绿色》最近强势霸榜,正午阳光的《都挺好》最近强势霸屏。
陈雪凝的歌,2018年就已经很喜欢了,是《假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民谣的曲风和嗓音辨识度太高了,但是由于2018年喜欢的歌太多了,这首歌也没有进入我最喜欢的几首歌之列,单单就是觉得好听。2018年粉愚青,她的歌反反复复听,几次由于结合自身处境,听得落泪。最喜欢《青鸟与诗》《旧词》《与光》。
今年就是陈雪凝了,我唯一没想到这个姑娘竟然是这么年轻,16岁能写出《白山茶》这样的歌曲,18岁能写出《绿色》,她的人生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这几天反复在听她所有写的歌,最喜欢的三首是《绿色》《我唯一青春里的路人》《避脸》。
《绿色》这首歌,反复听得连我4岁的女儿副歌部分都会唱了。只要我开个头:若不是~,笑笑姑娘就会接上:(若不是)~你突然闯进我生喔(活),我怎会把厮守的寂寞放任了,爱我的话你不说,爱我的事你不做~
然后每次晚上在外面玩完回到家,进到卧室,她都会对着华为的智能音响说:小艺小艺,放一首陈雪凝的绿色。然后小艺会说:好的,我也很喜欢陈雪凝的《绿色》。

网上有个段子,好像是说有没有听过陈雪凝的《绿光》,很好听。。。这个段子有点点唏嘘啊! 仔细想想《绿光》离我已经十多年了,曾经一段时间以为随着孙燕姿、周杰伦等巨星的沉默,国语乐坛已死,最近几年才发现,并没有死,而是显示出更加多样化、多渠道的、蓬勃发展的趋势。
从宋冬野到赵雷,从愚青到陈雪凝,都体现出独立音乐和独立音乐人强大的生命力和思想力,他们像是一朵朵人行道旁边的野花,路过了的人,便是路过了,没有路过而停下来欣赏的人,便是爱上了。
《绿色》是一首非常特别的歌,旋律高逼格,民谣风,歌词大众化,贴近网络口水歌。这就是所谓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吧。我现在倒是觉得所谓最高的艺术水准,可能就是这种“上接天,下接地,中间市场能通气”的歌曲了。
相反,《白山茶》或者《我唯一青春里的路人》是一首超级走心的歌曲。《白山茶》听说歌词涉及抄袭,被QQ音乐下架了,陈雪凝请人重新填词,写下了《我唯一青春里的路人》。《白山茶》事件是现在这个流量变现社会的一个悲哀,由于流量能为变现,所以你不能被任何人抓住抄袭把柄,不然绝对会开撕,因为谁都想在爆款上分一杯羹。但是仔细想想,这是个16岁的小姑娘啊! 她能够结合旋律和歌词,完成这么脍炙人口的《白山茶》,感动万千少男少女,这是种多么伟大的事情!
《我唯一青春里的路人》的评论里面,看得我感动落泪,许多少年们都在评论里说,《白山茶》这首歌伴随了他们/她们的青春一段时光,却被下架,再也听不到了。
许多人带着偏爱还是喜欢《白山茶》,但是我想说的是《白山茶》写的是一种“置身事内的迷惘”,而《我唯一青春里的路人》写的是一种“置身事外的洒脱”。两者相辅相成,我欣慰的是,从两个歌词能看出来,什么叫做“成长”。
《白山茶》里说,
“我不是在等爱你,而是在等爱你的心死”。
《我唯一青春里的路人》里说,
“感谢你在我的生命里经过,我们笨拙的碰撞出了彼此的轮廓。”
歌词写的是多么的美好!
无论怎么赞美,都没办法表达出来我心中的那份敬仰之情!按照高晓松的说法,有些人是老天爷赏饭吃,有些人是祖师爷赏饭吃,陈雪凝两者兼有,也是个集大成者了。
我记得我今年开年的时候给自己下了个任务,19年要学一学作曲,学一学乐理,想写出自己人生中第一首完整的歌曲。现在看来,心境是有了,情绪是有了,时间却难挤出来了。
且行且珍惜吧,其实越来越觉得作曲本身不难了,我自己都是一个曲库,不求商业化,不求流量变现,有一点点的旋律跟别的歌雷同,关系不大,只要别像大老师那样就行了。关键是曲风,关键是记录自己的心境,《白山茶》之所以能打动人,因为它的歌词不矫揉做作,贴近人心最真实的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