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同时看几本书吗?
近期,周旋在《2666》《鳄鱼街》《总结》《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第二部散文诗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间,一天宠幸个几十页,绝不厚此薄彼。
看起来最狗血的要属,《2666》了,才看了10%,第一部先是讲4个文学评论家从来自不同国家的陌生人,逐渐变为好基友、情人的故事(甚至还有3P,尺度之大啊,令人乍舌),第二部呢,还没看完,讲哲学家的妻子为了一个已成疯子的诗人抛夫弃女,后来又嫁给了喜欢墓穴做爱的老司机……边看边发狠劲想,波拉尼奥啊,铺了这么大场子,我就看你怎么圆……
至于《鳄鱼街》呢,短篇小说,这么多意象,真是令人发指!这本书对读者的要求太高了,我这智商堪忧啊,连这本书的门槛都没迈进去。
《总结》呢,是毛姆对于自己写作生涯的回忆。喜欢毛姆大叔,原来是有理由的。即使是隔着翻译,你都能听到,他坐在沙发上,决绝地讲,我厌倦了人,也厌倦了长期盘踞在心中的思想,厌倦了和自己生活的人,以及自己所过的生活。而这种厌倦恰恰成就了他的写作激情。
至于鲁迅呢,说实话,难得这么主动地频频看鲁迅,这是我30岁以后最大的变化了。上学那会,懵懂无知,鲁迅这位文学斗士完全是被硬生生地灌输在头脑里的,神马为了忘却的纪念啊——那时不懂,忘却就忘却,干嘛又要纪念啊,真是拗口。还有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适时沉默挺好的啊,不然两败俱伤啊。现在看他的作品,刚看完选评中的《野草》部分,是真的好,《狗的驳诘》《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短小精悍,而又意味隽永,让人忍俊不禁。《雪》《风筝》又感觉完全不像杂文中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时的鲁迅,描写细致凝练,透着些许柔美。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直被束之高阁,之前收拾书架检出来,纯粹是用来治愈失眠的。作为睡前读物,它非常完美,让你没有负担,看不到十页,就能睡过去。智者的智慧,就是,不做梦的睡眠,“保持醒觉,是为了睡得更好”,尼采当然不能认同了,“如果生存并无意义而我又必须选择无意义,那么,对我来说,这也是最值得选择的无意义了。这些嗜睡者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会很快打瞌睡。”妈呀,这还不要打瞌睡啊?!
说实话,这几本书看得都挺费劲的。——当然,这只是我还没读完的借口。希望你能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