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双重思想到双重观影吗?
以前看乔治奥威尔的《1984》了解到里面的双重思想理论,百度百科里这样解释:双重思想(英语︰Doublethink) 是同时接受两种相违背的信念的行为。和伪善和中立,相似但又不同。“一个人的脑子里同时具有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而且两种都接受。” 我觉得双重思想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不仅可以为统治者使用,其实也可以被普通人主动使用,从而保持既愤怒又冷淡的正常生活“待机模式”,观察着等待着。
这种既不能忘记保持愤怒又要及时行乐的思维状态,最适合它的场合难道不是欣赏电影吗?一面要照顾到一部电影试图和你讨论的各种话题,审视它的观点立场,另一方面如果在过于冷静的目光中错过了本来能够打动你的时机,那也太吃亏了。我们不是影评人一部普通的电影不会反复看,就没有机会用不同的视角重新来过,因此在一次观影中要同时要保持身为自己的感性和试图超越自己的即时审视。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如果不下一番功夫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当然实现的方式不止一种,我只能提一下我的方法。
齐泽克在《幻想的瘟疫》里提到了基督教徒怎样看待啪啪啪这事的,一方面男人们追求纯洁无暇的圣女,另一方面如果女人在床上没有性的魅力又达不到最高的快感,在啪啪啪的时候一方面终于亲近了纯洁的圣女,另一方面又在犯下让她们变得淫荡的罪行,看上去道德和欲望无法相容。慷慨的《圣经》很照顾男人们的痛苦,它规定只要保持正当的目的,不沉溺于淫荡,那上帝容许人们的交合。因此男人们在床上一边机械运动,一边让自己的思想抽身出来站在一旁审视着自己是否过于淫荡,在放肆进攻和自我提醒的同时行进中,达到心智和欲望和解的快感。
首先欣赏任何电影都是欣赏的行为,如果没有感性的触动那思想再伟大也不会属于你。它要么慢慢消失在记忆中,要么在试图接纳的过程中遭受到内心的不断质疑最终被放置在和自我有一定距离的位置,不然就是被强行扭曲成自己喜欢的内容来接纳,自己骗自己。然而也没有单纯的欣赏,如果看完什么都留不下,那潜意识里电影已经被贬低为 没意义 了。
我利用双重思想的方法其实还是单线程的思维,总体上思维一直处于感性的状态里,只是在感受到了关键信息时临时跳出,把它记录下来。一般对于一部全长70分钟以上的电影,关键词前10分钟就能记录完毕,而到了总片长的一半时,关键信息就记录完了,在剩下的时长里要做的就是反思这些关键信息。记录和反思根据各人的智商花的时间和心力各有长短,在自己擅长的影片类型里只需要瞬间跳出跳入就能完成,但是在被创作者的信息量碾压的时候甚至完全专注于逻辑也没法理清楚信息的条理。这种时候就要有所取舍:
在自己熟悉的话题里创作者有没有产生对我来说新鲜的花样?有的话先放弃更加艰深难以感知的话题,专注于自己熟悉的,这样电影才会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看完之后去看别的影评讲电影究竟涉及了别的哪些内容的时候,对电影有较深的印象就更好理解影评。没有新鲜的花样的话就专注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内容试图找出答案吧,只有有挑战的时候看电影才有乐趣,但是感性依然优先于逻辑,追求和电影的美产生共鸣依然是最优先的,除此之外的心力再拿来纠结。
至于感性的部分没有什么好探讨的,每个人心里柔软的地方都不一样。只有一点要注意的那就是为一部电影感动的一塌糊涂,或者震撼到无以言表并不代表失败。如果在任何时候感受到了超越了抑制的感动那么请随时放弃抵抗。只有在彻底的沦陷中我们才会理解到自我感动和被感动的区别,更加了解自己比更加了解一部电影更加重要。
所以双重思想就是要足够了解自己和电影,用充足的信息为感性思维设置目的地和边界线,之后一直保持在感性的交流状态,要么到达感动的终点,要么根据电影的特性和优劣,在观影的过程中滑向彻底感动or鄙视或者彻底烧脑or吐槽的边缘,在越过边界线后代表这部电影能被划定为某种类型,而成功到达目的地的观影能帮助我们成长。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