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足以颠覆你三观的行业内幕,你敢看下去吗?
很多行业其实还是有不少自己的小秘密和潜规则,就从护肤品行业、医美、服装、食品、生活等多方面来给大家说几个,看完之后大家可能要重建三观了……

1、护肤类 ▷ 左旋VC更高级?常跟大家说VC的好处,既能美白又能抗氧化,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VC类的护肤品会宣传自己用的是左旋VC,能更好的吸收之类的。

怎么说呢,也不能说这句话不对,因为——所有护肤品里用的VC,都是左旋VC。维生素C分为L型和D型,D型的不具备生物活性,所以护肤品里用的维C都是L型的。而这种L型的维生素C学名叫“L-抗坏血酸”,也叫“左式右旋光抗坏血酸”,是唯一能直接被人体肌肤所吸收的维生素C,只是后来用在商业概念的时候被直接叫成了左旋维C。
所以实际上,护肤品里的VC以及VC衍生物全部都是基于“L-抗坏血酸”的,也就是现在的左旋VC,单独提出来只是为了宣传罢了,不是什么黑科技加工过的神奇VC。
▷ 防腐剂的添加
一些化妆品喜欢宣传自己不添加防腐剂,但其实不添加防腐剂不代表没有防腐成分。大部分是通过“新型防腐体系”和“植物源防腐剂”来区别于传统防腐剂的,比如多元醇防腐体系就是一种新型防腐体系,是利用化妆品中的丁二醇、丙二醇,这些保湿剂本身就有抑菌和防腐的作用。
还有一些植物提取物也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但也是要与多元醇一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有些化妆品中的植物提取物也许只是用来防腐的,但是在宣传上就会被赋予类似保湿美白这样的功效,好让大家觉得成分上很美好的样子。
不过国家现在是规定护肤品不能用无XX、不含XX来作宣传的,而且防腐剂本身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成分,只要不是太陈旧或者添加过量,大家真的没必要谈之色变。

▷ 美白产品的小心机
所有的护肤品里,知道姑娘们最看重的就是美白类,但美白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的过程,所以一些美白产品中会加入云母。不过大家不用紧张,它和重金属不同,云母是护肤品中允许添加的。它本身是一种矿物,主要通过反射来营造一种光泽感,而且它不会被吸收,安全性很高,主要是制造一种短期的即时效果让消费者愿意继续用下去,所以应该算作是给大家的一点心里安慰……
2、医美类
▷ 赠品是陷阱?
如果大家一次性在医美机构消费很多的话,一般都会赠送你一个项目,但这些项目往往是像水光针、瘦脸针这些需要几次的那种。

有些人可能本身没有做这些的打算,但是因为赠送了一次,心里会想着试一下,那么后面就会有很大的可能继续掏钱做下去 。如果大家确定是不想做这类项目的,可以问问能不能换成别的,但是不太可能会换成等价的,一般只能是基础的皮肤管理类的项目,做微针的时候就送了一次瘦脸针,当场就拒绝了,结果只换了三次小气泡……
▷ 留意产品的量
现在有很多的整形医美APP,上面经常会有几百块的瘦脸针或者玻尿酸,大家想买的话一定要看清楚价格对应的数量。

自己去打这些的时候问清楚是按照次数收钱还是单位收钱,自己可能需要打多少单位等。最好要看医生亲自拆包装,知道自己买了多少量,最后又用了多少量。如果大家想买的话,不是很推荐在那种医美平台上买,有时候套路很多,其实天猫的阿里健康价格是相对更划算的~
▷ 问清最终价格
医疗机构都是有自己的咨询医生的,她们一般不负责操作,只负责介绍还有……收钱,一般我们进去之后先见到的医生都是负责这些的。有时候她们会报给我们一个满意的价格,但这可能并不是最终的价格,也许不包括麻药费,做完之后要购买的其他药品、面膜,级别高的医生可能要收操作费之类的,等你做完之后才告诉你还有好几百需要去补,这个时候你只能乖乖地掏钱。

所以咨询的时候要主动问清楚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去正规靠谱的医疗机构。
3、服装类
▷ 什么是原单?
大家有时候在淘宝买衣服的时候会发现,一模一样的衣服价格却天差地别,如果你去问便宜的那家,他们往往会说我们是原单或者原厂出货所以价格会便宜很多哦,那到底什么是原单呢?

厂家在生产服装的时候,经常会比客户要求的数量多做几件,以防因为有质量或者做工问题而造成数量不足等,这些就会被叫做原单或者余单。但其实真正的原单数量是少之又少的,大家常看到的那些要么是检验淘汰下来的“残次品”,要么直接就是仿的,所以如果你接着问有没有商标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说为了保护产权,都规定是要剪标之类的借口。
还有更夸张的是,如果一件衣服一两千块,你买的五六百的“原单”可能是这个店家从二三百的店里下单直接寄给你的……

▷ 实体店里的样衣
网购的雷是很多,实体店也不是就没有,大家一般应该都会在试到一件满意的衣服之后让店员拿一件新的给自己,不太想要挂在外面的那件。

其实如果卖家拿挂的样品给你并且看起来挺新的话,没有必要一定再拿件新的,因为有些挂了很久很脏的会被重新包装成新的,而大家多半不会打开来再看一眼。所以就算是卖家拿了新的给你,也一定要打开来再确认一遍,看看有没有处理痕迹之类的。
▷ 羊绒衫里掺化纤
要说服装类里造假最严重的,大家天冷时爱穿的羊绒衫应该是排的上前几名的。

以前的假羊绒衫就是单纯的用化纤冒充,但因为容易被识别,现在基本都是用羊毛掺兔绒或者羊毛掺化纤,为了让它摸起来更柔软还会用柔顺剂,基本上是很难看出来的。还有的店家会说自己的羊绒衫能含一斤羊绒,但其实羊绒是非常轻的,一件羊绒衫顶多也就0.5-0.7斤,而羊毛是比羊绒重的,所以这种宣传语的产品很有可能都是用羊毛制作的,而不是羊绒。

要知道羊毛和羊绒的差别有多大,羊毛就是普通的绵羊毛,而羊绒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每只山羊身上只有几十克而已。所以大家如果想买到真正的羊绒衫,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贪图便宜,一件真正的羊绒衫即便是打骨折价,也不会只有几十块的。
4、食品类
▷ 茶饮料≠喝茶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喝茶的应该没有多少,但是茶饮料就不一定了,尤其现在夏天快到了,冰红茶冰绿茶已经偷偷在向我们招手了……

要开始说扎心的话了,其实市面上的茶饮料基本不会使用茶原料,大部分都是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等加上调味剂勾兑出来的,根本不会有茶叶的功效,所以不要觉得好像喝茶饮料就比喝可乐雪碧要健康。

茶饮料虽然喝起来没有果汁甜饮那么甜,但含糖量一点也不低,基本上在9%-13%之间,计算下来一瓶中含有的糖也接近50克了。现在一些饮料会标明无糖,但这其实并不算真正的无糖,因为我国规定每100毫升中含糖量只要不高于0.5克,就可以称“无糖”,每100毫升中低于5克则是“低糖”。不过如果大家实在忍不住想喝的话,这类无糖或者低糖的还是最好的选择。
▷ 功能性饮料的真相
说完了茶饮料,这些年还很流行功能性饮料,尤其是抗疲劳类的,好像现在大家活得都挺累的,这类饮料还蛮有市场的……

但这类用来提神和抗疲劳的饮料主要成分就是咖啡因和糖,外加一点维生素B6来提高代谢。所以当下你喝了之后会觉得精力充沛,但过几个小时之后就会有一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因为它并不是给你带来多少新的能量,而是让你的能量在短时间内释放更多,这实际上是在透支你的身体。并不建议大家长期喝这类功能性饮料,累的时候就去放松放松,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千万不要过分依赖这些东西。
▷ 葡萄酒不是越久越好喝
说完了饮料,下面来说说女孩子也能喝的葡萄酒吧,都说酒是陈的香,所以大家潜意识里是不是觉得葡萄酒也是年份越久越好喝,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尽管大部分葡萄酒的保质期都标注有十年,但真正的最佳饮用期一般都只有一到两年,在这两年里酒的口感是先升后降的。只有极少数顶级的葡萄酒才会放的越久越好喝,存放的环境还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线等等。所以大家以后买葡萄酒的时候也要留意一下生产日期,不要被推销员忽悠,并不是越陈的就一定越好喝哦~
5、生活类
▷ 电子产品的批次
现如今更新换代最快的大概就是电子产品了,一个手机从指纹解锁到人脸解锁再到折叠屏幕,分明是不肯放过我们钱包的节奏……而在这些电子产品里,第一批次的产品永远都是最好的。因为第一批次的用料都是最扎实的,而当销量上去后,第二批次生产的时候,品牌就会和厂家压价,要求厂家压缩成本,这样厂家就会从材料上偷工减料一些,造出来的质量往往就不如第一批的,所以如果大家很中意某款手机或者相机之类的,最好看看能不能买到第一批次的。

▷ APP靠机器人AI留住用户
不知道大家平常打不打游戏,有时候如果你连输几局之后就会发现突然能打赢了,这其实是系统给你匹配的机器人AI,让你获得一些满足感,不至于一直输下去而对游戏没了兴趣。还有比如咸鱼,你在上面挂一个东西之后,就会有人在下面问你几成新、多少钱能不能便宜点之类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当你回复了他们之后就没有下文了,这种很有可能也是机器人AI,给你营造一种产品很受欢迎的假象,从而来增加你对平台的粘性,也更愿意发布东西在上面。

所以如果大家想要避免的话,可以直接跟他私聊,或者去他主页看看,平常有没有发布过宝贝,有没有一些生活痕迹等等。
6、超市“潜规则”
超市可以说是“潜规则”最多的地方了,而且这些“潜规则”往往还不容易察觉……
▷ 晕轮效应
有些超市会把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这其实是一种晕轮效应,让你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感觉,然后会将别的物品定较高的价,把损失弥补回来。
▷ 哪里最新鲜?
超市里最新鲜的产品一般都在货架的最里面或者冷藏柜的最下面,而商家最想让你买的东西都会放在货架的最右侧和你平视能看到的那层,所以大家如果想买到新鲜的和物美价廉的,可以蹲下来或者往里面扒拉扒拉。

▷ 超市的障眼大法
细心的小仙女会发现超市里不同的区域用的灯光都是不同的,其实这些都是在引导消费,比如卖面包和甜点的地方会用暖黄色的光,因为这类灯光会增加人的食欲。

肉类和熟食区会用粉红色的灯,这样会让肉显得更加鲜嫩,绿色的灯光照射蔬菜,会显得菜更绿更新鲜等等。
说完了这些“潜规则”,有些还真是防不胜防啊,希望大家以后都能擦亮眼睛,识别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