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砖旧瓦 之 青铜的学校

进进出出Raffles City购物中心不知道多少回,从来没留意过一旁的非常迷你型雕塑。更没有想到这么微小的青铜是纪念莱佛士书院的。
成立于1823年6月5日的莱佛士书院(Raffles Institution)在新加坡鼎鼎大名。原名新加坡书院(Singapore Institution),为了纪念学校的创办人,也就是新加坡的发现者和第一任总督莱佛士爵士,而后改为现在的名字。这所只招收男生的中学是新加坡最好的中学,主要遵循的是西方教育的传统和制度。它与只收女生的莱佛士女子中学以及莱佛士初级学院合称”Raffles Family”,共享教学资源与设备,也都拥有共同的校歌、校徽和校训。三所学校的校友都非常非常自豪地称自己为“Rafflesian”(莱佛士人),他们也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在该校长达180多年的历史中,培养了新加坡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商界人士,包括新加坡的两位总理李光耀与吴作栋。这所中学里出来的学生拿奖学金的无数,进世界一流大学的也无数。每年新加坡A-Level的会考状元十有八九出自这里,那些状元们的父母亲们骄傲的眼神真是难忘。
通过那不起眼的微型雕塑和简介文字,我才知道原来莱佛士书院最初的校址就在今天这座70多层高楼的所在位置。 俯瞰着当初校舍的模型雕塑,抬头却是摩天高楼,反差就在瞬间。
而反差还在继续。

某天路过CBD里的新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SMU)。崭新的大楼前孤零零地立着个青铜的大门。这是当年莱佛士女校的大门,SMU的新校址就有一部分是属于已搬迁的莱佛士女校。
莱佛士女校成立于1844年3月4日,学校160多年来一直遵从校训”Filiae Melioris Aevi”,英文意思就是Daughters of A Better Age。1928年日占时期搬迁到Queen Street,1959年中学部搬到Anderson Road,1979年小学部搬到Holland Grove。坐落在地价极贵的黄金商业区的历史悠久的一代名校就此从原址远迁,只因为商业化。
门不大也不高,在那一片玻璃质地的建筑物前,却格外的厚重,威严内敛的气势仿佛在提醒,温厚地提醒,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人们总喜欢干一些自以为聪敏,实则愚笨的事情。原本都是生机盎然的学府圣地,带着希望和理想;却自以为是地将绿色的未来全变成青铜的莱佛士。
后记:
20多年后,名校的原址迎来了新加坡第三所正规大学,据说是有人以“CBD里不应该光有商业,也应该有文化教育和艺术”的理论说服了当局。虽然轮回无奈,但好歹是种进步,可喝彩的掌声还未响起,Raffles City外的青铜书院雕塑便不见了踪影,失踪还是为了让位给商业,那片小广场改建成了餐厅。
失去书院的纪念,失去了围墙的依托,失去了身后校园的支撑,莱佛士女校的这个旧校门只能像雕塑一样作为摆设矗立在原址,日日夜夜无奈地嘲笑人们的无知。
(部分资料图片转自网络,作者不详,谨表谢意!)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florafl.com and florafl.co on January 12, 2007.
-
Flo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6 11: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