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人都能背负虚无的十字架
今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东野圭吾的《虚无的十字架》,这本书与我之前看的东野圭吾作品不大相同, 它没有注重于推理,而是在围绕是否该废除死刑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在日本,法律上倾向于判给犯人无期徒刑而不是死刑,如果犯人在审判过程中有表现出悔改之意,法官不会做出四星的判决。故事的主人公小夜子和中原的女儿被杀害后,他们极力希望罪犯可以得到死刑,可当罪犯真正被判处死刑之后,他们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释然,就如书里所说,死刑判决只是被救赎的歇脚站,而不是终点。可死刑并不一定能带给加害者以忏悔或痛苦,加害者或许会觉得这只是命运使然,他们或许只想慷慨赴死,哪管身后的洪水滔天。
书里的另外一个例子是史也,背负着杀死亲生儿子的十字架,(虽然我认为这和堕胎可以算是一种性质,还没有到蓄意杀人的程度)他蜕变成了一个小儿科医生,旨在拯救更多的小孩子,和关进监狱相比,在现实里负罪前行有了更大的价值。
所以监狱和死刑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反对死刑的人认为不能将死刑作为唯一的标尺丈量每个人,可如果没有了这把标尺,没有这把高悬于头顶的重刃,死者的遗孀们更难获得救赎。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法改善这个局面,毕竟没有绝对的公平,也就没有完全fair的解决方式。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