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翟天临到沈复,聊聊人设这件事
(一)
翟天临的人设崩了,崩的稀碎稀碎,还有不少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因此受到了影响,一时间骂声不断。
在他的人设崩掉之前,我对他也有着一分尊重,也许是自己的书没有读够,所以一直对书读得好的人有着敬重和向往。最初认识翟天临的时候并没关注过他的作品,只是在综艺里看到他的表现,感到这个小伙子的综艺感不错,便顺路百度了一下。
看到百科上赫然写着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学位,当时内心便生出了一股敬意。心说小伙子确实很优秀啊,在这个圈子里想通过表演获取流量、名气和金钱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热爱表演的人可能也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了,而既热爱表演,又愿意在这方面寻求学术突破的人,则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仅仅冲着这份热爱,也值得我对他刮目相看了。
在看到他博士的头衔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了另一个人,喻恩泰。从《都市男女》到《武林外传》,从小接触喻恩泰的作品,却是在很久以后才知道他也是个博士。当然,客观而言,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我在认识喻恩泰的时候,互联网并没有如今这样发达,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远不及今日。但当时出于对《武林外传》的迷恋,看完了喻恩泰的百科,他学霸的人设在我心里便根深蒂固了。
因为稀少,所以每当遇到的时候都能牢记。所以记住了喻恩泰,记住了翟天临。于我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一件事情的那份热爱,那份愿意用几年的青春去与之拼搏的热忱和决心。我想我不是唯一一个,为着这份热爱、热忱和决心而喜欢他们的。
然而,翟天临的人设崩了。直播中网友的也许是随口的一问,成了将一个学霸拉下神坛的绳索。翟天临无心的随口一答,成了对中国学术和教育直击灵魂的拷问。
学术造假不是小题大做,不是生扣帽子,它足以让人怀疑,这样的事件是否仅仅只是一个个例,即使是,那也是一个足以让万千学子心寒的“个例”。学术,可能是大多数人眼中最公平最圣洁的一个世界,这样的公平和圣洁上,哪怕一个污点,也是那么的引人注目。
他伤了无数莘莘学子的心,也伤了无数粉丝的心。翟天临的学术造假激起众怒,学术造假的可耻毋庸置疑,而他伤害粉丝之处在于,过于努力打造一个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人设。
小打小闹随口撒出的谎,不见得让人去深究。比如北京人见面打招呼,吃了吗?吃了。没人回去真的追究你是吃了还是没吃。但是,有这么一些人,如同儿时听到的那个故事里的人,家里穷到白菜豆腐,依旧每天吃完饭用仅有的一块猪皮在嘴上反复涂抹,带着一嘴的油出门对邻居说,我晚上又吃了猪肉。猪皮被狗叼走的时候,儿子无心地一句,爹,你每天用来擦嘴的猪皮被叼走了,把这个小康人设崩的渣都不剩。
人设崩了这样的事情在娱乐圈里似乎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人设崩了又不同于形象毁了,吴秀波可以称之为形象毁了,柯震东可以称之为形象毁了,自己的行为导致粉丝们心中为他们堆砌起来的形象坍塌了。翟天临的人设崩了,靳东的人设崩了,他们苦心孤诣为自己营造出来的形象,被自己亲手葬送了。区别,不过是那个美好的形象,出自自己的手还是观众的心。
(二)
说起人设崩了,想起了最近刚刚读完的《浮生六记》。
我跟朋友说,我最近正在读《浮生六记》,朋友说,这本书不错,但等你结了婚或是谈了恋爱的时候再读吧,不然可能很难找男朋友了。我说,没关系,狗粮吃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朋友又说,那祝你找个沈复这样的老公。我不置可否,说,我向往的爱情,是钱钟书和杨绛,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尽管我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彼时的我,对沈复和他的爱情,的确没有足够的信心。
翻开书第一篇便是《闺房记乐》。开篇就是满满的狗粮,读这一篇最初的时候,确乎是有被两人的恩爱甜到,而沈复,也给自己塑造了一个痴情丈夫举案齐眉的形象。第一印象很重要,而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最简单但是也最基本的给人传达第一印象的方式,就是作品的开端。沈复这个头开得很好,两个人从订婚后的甜蜜到新婚后的幸福,洋溢在字里行间。
人设塑造得很成功,尽管这样范式化的恩爱描写从一开始无法激起我丝毫的羡慕。高中的时候,为赋新词强说愁。我说,最好的爱情不是折断你的翅膀不让你飞,而是长出自己的翅膀陪你飞。虽说是一时之矫情,却到现在都被我奉若圣旨。沈复和芸的感情,纵然也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相敬如宾,我却看不到任何的正向激励。他们既不是剪断谁的翅膀,更不是拥有翅膀一同飞。他们分明是两个甘心蜗居的负鼠。而沈复的人设,也从这里开始,崩了。
沈复很努力,从头到尾贯穿着一件事情,“我爱芸”,“芸在我的心里无可取代”,“芸去世后我伤心欲绝,思念不已”。类似的中心他总要自己时不时地提醒一下读者。不客气地说,这样的话谁都会说。这样的话,就好像翟天临说,等我什么时候穿着博士的学士服照相的时候便要上热搜让大家看看。
沈复的痴情人设在我心里崩的稀碎稀碎的时候,是他在岭南招妓的时候。憨园的事暂且不提,毕竟有着时代背景差异,现代的我们所不能接受的在那个时代或许已是司空见惯。而岭南招妓一节确是让人大跌眼镜。不是因为招妓这件事本身,而是他为自己招妓找的说辞,“身材状貌有类余妇芸娘”。而后便是“惜余妇芸娘不能偕游至此。回顾喜儿,月下依稀相似,因挽之下台,息烛而卧”
读到这里就忍不住“Excuse me?!”了,这是什么思路?逻辑呢?被狗吃了吗?!长得像,所以就关灯睡了?沈先生以为自己是那个凡是长得像纯元就可以喜提回宫的四郎(这里恕我不能称他为雍正爷了,不忍心用一部小说黑我雍正帝),还是娶了九个姨太太只因为长得像初恋的陆振华?这两位好歹一个是坐拥天下的帝王,一个是住在上海滩小洋楼里的“退休干部”,一个连招妓的钱赚得都困难的人用招妓的方式表达痴情?恕我不能理解。
于是,不由自主地,把沈复,和所有拼命卖人设的人画了个等号。我不可能否认《浮生六记》作品本身的价值,就像我不能否认靳东和翟天临的演技,只是他们拼了命地想要表现出一些自己本不具备的品质,当他们苦心孤诣为自己打造的形象崩塌了的时候,那一刻,显得可笑,可怜又可恨。
没人会因为你文化底蕴不深而去有意嘲笑你,没有人会因为你没有读到一个凤毛麟角的学位而攻击你,也没有人会因为你的不负责任谴责你。可是若强行把标签打在身上,标签被自己失手扯掉的那一刻,自然会刮伤皮肉,甚至会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