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去香港吃川菜?传统川菜的演绎
香港和川菜放在一起总觉得哪里不对,从来没有想过香港会有好吃的川菜,就像也没有想过原来东京一家叫赵杨的店也有厉害的川菜一样,世界就是这么的奇妙有趣。

获知邓记,是因为食友吃了邓记主理人邓华东师傅的定制餐宴,赞赏不已。网上搜索信息,甚至看到有评论称邓记是Robuchon在港最喜欢的餐厅之一。邓记做的是南堂川菜,简单理解就是传统川菜,讲求百菜百味,而不是一味的麻和辣。邓师傅每月到港一次,这次碰不上他的时间,作为初探,就先尝试他徒弟的手艺。其实不会觉得特别失落是在于自己对川菜这一菜系说不上认识很深,若是一下子吃到顶级的,或许我也吃不出那种喜悦,就像我一直说的,每顿饭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饭局前,我还花了点时间阅读川菜相关书籍,“真正让川菜独一无二的,就是调味的艺术,川厨中的复合味实在是庞杂精深、变化多端。比如鱼香味,又比如煳辣味,煳辣味再调入点酸甜,就变成了宫保味。对调味的重视让川菜成为自信而生机勃勃的菜系,它不用特别依赖于就地取材。面对外面世界,浇上一勺鱼香酱汁,就变成四川的了。”

了解到川菜味道有诸如家常味、鱼香味、怪味、麻辣味等的分类,内心就已默默打算按照分类点菜品尝。当看到邓记菜单早已按照口类分类好的时候,不犹大赞。
由于白天徒步了9小时,大家的肠胃都比较弱,所以先上了两道汤品进行调剂。

加上了高汤底的小米粥,从刻板印象中的朴素华丽转身,美味异常,下次还想要喝。

看着一滴油花都不见的汤头,实则需要先用鸡鸭猪骨及火腿熬汤,接着把大量的猪肉蓉放入扫汤三次,最后捞起再用纱布包着去煲,白菜只留菜心。喝到的是优雅清澈层叠的醇香,另外还能品到一层酒糟般的酒香。
冷盘

肉质柔软,辣椒油酱油的咸香都不如那一丝醇厚的甜味来的突出,满布的蒜蓉挑逗着味蕾。
家常味


食友推荐的菜式,菜单上没有现成的,实际就是腰花和猪肝双拼。腰花嫩而爽口,刀工漂亮,和腰花相比,猪肝火候稍过,配菜的莴笋木耳都很好吃。味道可以归为咸鲜。

其实我并不是回锅肉的忠实粉丝,之前吃到的肉片口感都没有很满意。但这道回锅肉,热油爆香煸炒的肉片焦香可口,吸取肉味酱料味的青蒜唰嘴却又没有丢失自己本身清甜。这道菜应该有加入豆瓣酱调味,同样是咸香下饭。

一提泡菜可能很多人会想到韩国,我也是在成都廊桥用餐时,听服务员介绍才了解到泡菜也是成都的日常饮食之一,根据季节变化而变更。泡菜鸭血的味道是我第一次接触,无法用其他食物进行类比,咸酸鲜辣接替在口腔登场,滋味繁复迷人。鸭血嫩滑,但据说若是邓师傅操刀,夹起不断入口一抿即化。这道菜毫无疑问是当晚的冠军。
荔枝味
所谓的荔枝味实则就是酸甜味,以醋和糖调出近似荔枝的味道。我猜想会不会是是当年大家听闻荔枝的美味却无法品尝,遂而让菜式复刻这份滋味?

对宫保鸡丁的印象还停留在北京的一顿快餐,更远的记忆应该就是小时候去北方旅游饭店吃到的。一直没有意识到它是川菜的一部分。
经典的宫保鸡丁是鸡肉花生米,配之以姜葱蒜辣椒酱油料酒盐醋糖旺火爆炒而成。这里的以腰果替换了花生米。入口甜而微带酸,一丝辣味紧接着是满口咸鲜。脆口月牙形的腰果,滑嫩块状的鸡肉丁,片状的蒜片,不同形状不同口感也形成了这道菜的另外一番变化。
鱼香味

与荔枝味相比,鱼香味的葱蒜姜辛香浓郁更突出,同样的酸甜味,在邓记我觉得鱼香茄子的酸味比宫保鸡丁来的稍重。茄条切的漂亮,喜欢。
麻辣味

先不说味道,印象很深的是得益于豆腐都被滚烫的油包裹着,即便端上桌后我们还花时间拍照,入口的时候依旧滚烫热辣,是其他地方都不曾给到过的热度。每家的麻婆豆腐滋味都不同,就个人偏好而言似乎更爱廊桥的改良版。
主食

对担担面的印象一直是拌面,或者说是酱汁稍多的拌面,不知道是否被“台湾版担担面”
带偏了,所以当上来一碗“汤面”的时候还是愣了一下。
暂且放下担担面是否带汤汁这一论题,汤汁面臊色泽红亮,带着麻酱的浓香入口却鲜而不腻,面条细而爽滑,还有那些许酥香的炒肉臊,确实出众。太喜欢这汤头的我忍不住喝了有半碗吧

对抄手的喜爱应该是从当年在成都朋友家住了10天开始的,当时最爱是她家每次来不及做饭快手做的抄手,无论清汤还是红油都很爱。在台湾学习的时候,又吃到了鼎泰丰的红油抄手,酱汁少了麻辣却多了几分甜,依旧吃的欢喜。
不似福建的馄饨皮薄入口几乎无感,抄手的皮滑软有形却不厚,肉馅饱满鲜美。当晚的抄手酱汁我认为调的还是颇为不错,可惜就是抄手皮没做好,边上些许位置厚而硬。肉馅与皮有点分离感。
甜品

轻薄的脆衣下柔软黏糯带着米香的糍粑,粘上浓厚的红糖及黄豆粉,好吃。

带着桂花香的酒酿甜度恰当,酒香醇厚,甜汤底很喜欢,可惜丸子还能更好。
邓记的川菜干净利落,清澈鲜明,确实有别于之前接触到的川菜。即便没有邓师傅加持,出品也能保持中上水平,服务员的服务及时到位。可能因为这次没点大菜,价格也颇为实惠,值得一尝。当然对于我来说,下次是很想要试试定制宴席,例如川汁脆皮桂鱼,香烤牛肋骨,又如甜烧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