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份阅读记录
2019年2月共阅读书籍14本,最佳在《德米安》和《心的处方笺》两本书中无法抉择。
1. 《德米安》 [德] 赫尔曼·黑塞
黑塞的著作和荣格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人需要做到的第一部是觉醒,而觉醒和顿悟绝不意味着幸福的来临,就像亚当被逐出伊甸园才开始有了人类,智慧需要的并不是幸福,而是痛苦。混沌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不断重复别人的人生并由此感觉到世俗的快乐,但是当你开始向黑塞这般问自己:“这是否是真实的我?“的时候,痛苦之旅便开始了。在这段旅程中,你获得的所有智慧都是大智慧,所有幸福都是属于自己的幸福,所有的痛苦都是必经之路。最喜欢这本书里的一句话如下:
人永远回不了家,可是,当志同道合的路交叉在一起时,那一刻,整个世界看起来就像是家园。
2. 《心的处方笺》 [日] 河合隼雄
这本书特别适合每隔一段时间的下午,泡一壶好茶慢慢看。因为里面有太多经典的道理,需要慢慢品味。河合隼雄的书其实翻译的比较少,大陆版本最好的应该是《心理治疗师之路》。我觉得,很多欧美的心理学著作,因为有过翻译,而且通常因为专业名词较多,所以翻译过于直白生硬,会导致出微妙的差距,但是心理学又是一门微妙的艺术,且欧美的心理和社会基础本身与东方世界有很大不同,所以东方人的心理学著作更为贴近一些。
关于这本书,最喜欢的是让人从另一个侧面考虑问题,并考虑自我,比如他说:“为什么只要努力就一定顺利解决所有问题呢?”,又比如说他提到:“焦躁源于对被看透的恐慌。”
所以可以看到事物表象所引发的情绪时,能够进一步看到它所引发的对立情绪,并接受,才是最重要的。
3. 《无人生还》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本阿加莎的推理小说。这个类比的书我的确涉猎太少,荒诞和戏剧和特别的悲剧总是特别摄人心弦,而恐怖和惊悚本身是为了引发人心中对于恐怖对象的共鸣。于我而言,这是一场人性的判决。
4. 《芬兰人的噩梦》 [芬]卡罗利娜·科尔霍宁
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一般般。。。。。。
5. 《鬼吹灯7:怒晴湘西》 天下霸唱
电视剧没追完所以跑过来看书。结论就是。。前四部和后四部真的是一个人写的吗???真的是不???太囧了。
6.《直面内心的恐惧》 [德] 弗里兹·李曼
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整本书里面用词精炼,不偏不倚,没有任何判断词汇和语句,分析透彻。
7.《流浪地球》 刘慈欣
看电影之前先看了书,绝望中的一点点希望。书本的内容可能很难编排出来,所以由此可看电影的改编还是很不错的。
每年重新阅读一次,这一年不太一样,从不能接受到部分认同了。算是进步。
9. 《光棍危机》 瓦莱丽•M.赫德森 / 安德莉亚•M.邓波尔
如果我们都闭上眼睛,捂住耳朵,这个世界就会变成天堂就太好了。可惜,这里面列举的太多事情,很多人依旧不看不听不信。
10.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KnowYourself主创们
我喜欢这本书的排列方法,把之前零散的短篇按照心理学的顺序编辑起来,挺不错的。
11. 《皇叔》 大风刮过
太过于细腻的描写,对于皇位的觊觎,心中的不甘和惋惜,都化成淡淡玩笑了。
12.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 》 [日]近藤麻理惠
就像她说的,整理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整理,梳理自己,然后最终喜欢上自己。尝试着整理并舍弃吧,剩下的都是你自己喜爱的。
13. 《鱼翅与花椒》 [英]扶霞·邓洛普
作为一个太过于地道且不太爱吃辣的北方姑娘。。。整本书不太能引发我的共鸣。
14. 《大奥日本》 [日] 茂吕美耶
很不错的列举了大奥的基本构成,以及相关历史,点到为止,所以也就是看过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