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方向的重新定义
《追寻生命的意义》说人活下去需要的意义或者是理由,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但至少是不可或缺的。毕业两年了,当初支持自己挺到毕业的意义,现在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以坚守。想起11年大学毕业的前夕,晚自习在教室里用手机看Nature上的杂文,甚至会为隐约领略到段落中只言片语的意思而感到甚是欣喜和满足,一时对读研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Ignorance is bliss. 无知便是幸福。
‘’独创的发现就是我撬动命运的杠杆”,为此居然就有了6年的坚持。到了这个年纪,虽然已经没有语言上冲动表达的激情,但是我还是引用曾经的网络畅销句:“成长就是不断发现自己过去是傻X的过程”。
如今来看,在一个国内二等梯队的医学院校,做出一流的科学研究,概率本就十分渺茫,何况自己所在的几年体制风云变化,学术的氛围和土壤根本就不再适宜自己所为理想的生根发芽,勉强的顺利毕业已经是很符合世俗价值的目标了。
毕业了,还做梦从科研道路上翻身,似乎已近不切实际了。
小地方,小医院,小科室,小领导,处处提醒着自己什么是扑面而来的现实。
钱,一瞬间变成了所有人的意义。我一度怀念在高校那不可实现的“学术理想”,至少还带有那么一丝超脱世俗的价值。比我年轻的,比我年长的,比我挣钱少的,比我挣钱多的,每个人嘴里都言必称钱少钱多,每个人嘴里都只有一个意义。
其实我心里还是很痛的,一是在这里恐怕都遇不到和你一样志同道合的人了,即便是像在学校中那样迫于毕业或者职称晋升压力伪装出来的一样。二是遗憾我自己恐怕也要在这种真实社会的熏陶下选择钱为人生意义了。
我人生最为充满理想精力的那些日子,不管是麦克·桑德尔的幸福公开课,还是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无论是太史公的篇章,还是卡尔波普的思想;管你什么是科学的范式,或者又希腊神话的史诗……那些人生充满觉悟明媚的时光,甚至变成印刻的潜意识深处的一种煎熬,一种拉扯着无法让自己融入新生活的羁绊。
新生活是什么呢?新生活就是同事聊天谈绩效发的不公平,女友聊天谈工资太少以后过不上好日子,家里上岁数的老头老太不敢花钱怕将来生有变故,朋友讲钱不够用信用卡套现没法换上能不能先周转2万。
现如今哪里来的生活,都他妈被钱操的死去活来。
人说,有的人30岁以后人就死了,理想死了,或者说纯粹的意义死了,意义都有了附加的价格,转化为通信世间的货币。当初的理想主义者,如今就像我这般骂娘的过程中堕落的更快,在大家都喜欢的一种接地气的环境里你情我愿地谈论着现实的生活。
那些让我抗争的,就是让我愤怒的,我愤怒的,只能以这些无法逻辑的只言片语中进行宣泄。但其实我本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泄,毕竟宣泄并不能对现实有丝毫的改变,就和那些网络暴力一样,都是因果中的果而已,菩萨畏因。还是想找到缘由的,找到缘由就可以有出路。
而出路就是自己新的人生意义,哪怕最后还是让自己幡然醒悟的意义。
2019年3月18日 一个饥肠辘辘的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