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流逝:重温《超时空要塞Macross》
日前比较空闲,从Zero那里灌来的《Macross F》用了三个晚上全部看完了。
场面制作可圈可点,CG和弹幕看得人眼花缭乱,人物虽然有几集实在崩塌但也无伤大雅。不过这剧本,实在是难以接受,看完最终话后就像中毒了一样,但不是像中器材毒那样,而是憋得难受。因为发现《Macross F》里面能让我有兴趣或者激动一下的桥段,居然全都是在翻制初代里的东西。
于是手忙脚乱翻出初代的VCD来,一气看完,总算解毒。
80年代初的作品,画面自然和现在是没得比,而且外包的大部分画面崩坏到车祸现场的地步,有几集里的人物动作糟得令人瞠目结舌(如米莉亚在公园袭击麦克斯那场对打戏)。但不得不说,个人还是觉得在整个系列里初代仍是难以逾越的,也是整体品质最好的一部。就拿它和《Macross F》对比了一下,感觉后者少了太多的东西。
以下仅为个人观点。
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摆在这里一点都没错。初代虽然在画面上已经显得古老,但场景中的细节安排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既然是以战斗、歌曲和三角恋爱为三大要素,支撑感情戏的细节穿插自然必不可少。不单是核心的三人组,还涵盖了从亲子情到战地友情等延伸地带,如早濑司令不听部下劝告跑到寒风凛冽的跑道上等待女儿的座机、听到福克死讯时一条辉手中掉落的福克战斗机模型(当然两者的发音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剧场版里展示“文化”后的那记耳光等等。整体的设计方面,尽管有外形巨大的外星敌人和高超未来科技的超现实背景,但人物的衣着、作风和诸多场景无不再现出80年代初的现实风格,如波特扎基干舰队毁灭地球的一幕中,在地面上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士兵和儿童,其构图和内容,与当时四次中东战争和黎巴嫩战争中的新闻照片并没有太大差别。这些细节构筑起来的现实感,将超现实题材作品中的场景一下拉到了观众的身边。
而在《Macross F》中,我很难说曾有过同样的感觉,人物的性格刻划不够细致,类似上述的细节也太少,情感部分的描写被别扭的男主角冲淡很多,女性方面无论歌手还是军人都有些矫饰;惟有格兰上尉还算让人耳目一新,但和米歇尔的对手戏到头来还是在重走福克和克罗蒂娅的模式,模仿痕迹太重,此外明显有恶意卖萌的倾向,诚意不足。
时代感和气氛
这其实是个很虚的东西,毕竟两作之间差了25年,是否喜欢,就只能纯看观众自己习惯和环境了。《Macross F》中校园青春剧的氛围,对我没什么吸引力,贯穿全剧的阴谋论也是毫无新意可言。而相比之下,初代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很浪漫,其女性主角如早濑和明美尽管性格都有别扭之处,却都是“正确教育”的世界观中“正确”并被普遍接受的女性形象—献身精神、宽宏战胜自私、母性光环、坚强、善解人意。这种形象是男权社会中对女性配偶的终极意淫,用现实几率极小的圣人性格作为底线,使人物身上用于营造真实感的缺陷始终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而这类神话修辞式的虚构现实所创造出的虚拟人物,实际上是缺乏独立精神和人格的;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片中的大部分军人和NPC身上。编导可以用它们创造出非常浪漫的桥段:男主角几度负心还能屡屡得到谅解、身负致命伤还要到情人家里去吃一口色拉(色拉可以置换为党费、党旗、草鞋等)、在快要摔死的情况下还能互相打趣、面对上百亿人被秒杀还能沉稳作战光荣复兴……不过这些制作方想当然的人物塑造,却很能迎合在“正确教育”中长大的我,因为这些形象很符合从小到大接触到的文艺作品中的“正确形象”,而且macross的人物比那些“高大全”还多出了很多复杂的情绪和人格缺陷,而如前所述这些又被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我这样的观众眼中其“真实性”便不降反升。
《Macross F》里的浪漫成分相比初代便大打折扣,每个角色都明显地自私,相互之间的争执多过包容。相对于初代中普遍的“正确形象”,《Macross F》中浮躁而自我意识过剩的人物更接近现实社会人的真实一面,但放在片子的背景中则不协调,更不能迎合我的口味。说白了,它没把握住影视作品和现实之间的安全距离;而一些观众自身习惯的异化,也让他们对片中人物产生排斥感,比如我。
设定
既然是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世界观和机械的设定便是根本中的根本,更何况以售出玩具产品为主要目的的macross。这方面若拿两作相比,并不太公平。任何一个系列作品,其初代在原创性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特权。80年代初是日本模型市场的黄金时代,受星球大战这种娱乐向科幻作品的影响,以精巧机械设定为卖点之一的所谓太空歌剧很受欢迎。macross融合现实军武和科幻机械的设定很讨巧,加上一些组织上的设定(飞行队的标志沿用现实美军等),军模和科幻两边都不耽误。在具体的设计上,强调一些没有实际意义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结构细节(如变形结构和驾驶舱回收机构等),对青少年观众的冲击力很大。
而巨大战舰、大规模毁灭和末日战争更是能满足日本观众的一贯需求—在现实世界中惟一体验过核打击的日本,类似的主题经久不衰。剧场版中的死亡场面则更加血腥,出现了爆头和肢解的镜头,战争的临场感更进一步。可以说它体现了未来主义的口号“让艺术实现,即使世界得灭亡”(Fiat ars, pereat mundus)。
而《Macross F》的机械设定就有些平淡,舰船设定的作战部太像初代的,生活区设计和《Macross 7》整体差别不大,显得新意不足。战争场面虽然制作得很华丽,但作为主打的战斗机缺乏创新,除了变形、射击、被摧毁外几乎没有其他表现空间,细节欠缺,无法与初代相比;侦察兵的战斗壳和初代中的差别也不大,哪怕来个新版的自行炮台也好啊—照样是没有。对手方面,几乎都是无人操控的生化机械战斗员,这样的设计很难让交战双方有什么深入的互动;最要命的是,片中硬搬《异形》和《战锤》的生物设定……
《Macross F》的战争场面制作质量非常高,战斗单位的动感很强,弹幕满天无比刺激。不过,近距离作战的真实感欠佳。大部分的战斗中对方都不是人形生物,即便被打烂了也谈不上什么现实感(这就和任何游戏里我都讨厌打怪兽而喜欢杀人形mob一样)。人类的死亡场面基本没有过激表现,即便被捏爆了也只拍出地上的一滩血,被吸到太空里变成个远景就切镜头了。加上剧情限制,人类方面的规模也比较小,决战部分欠缺初代那样生死存亡的实感。加上目前自主规制的部分较多,战争表现的残酷程度反而不及25年前的初代,现实感也打了些折扣。
歌曲
作为推动剧情的“文化交流”的关键,初代中的歌曲每首都称得上是经典。处于情感漩涡中心的歌姬,在野蛮悲惨的战争中用歌声讴歌人们心中渴望的和平、温柔与甜蜜,在一部描写星际战争的动画片中再现了莉莉·玛莲式的传奇—再次用超现实来写出现实。片中外星敌军的士兵们和人类战士一样守候在电视前收听明美的歌,不禁让人想到二战期间从巴伦支海附近的北极哨卡到北非的酷热沙漠上、从在东线血腥的战壕到大西洋底默默守候的潜艇中,德军和盟军士兵都在聆听着同一首歌、一首缓缓的、抒情的歌的情景。加藤登纪子改编的日语版《莉莉·玛莲》以及那些曾为各国士兵演唱的歌手,对铃明美这个角色的诞生也起到过一定的影响,她是拉尔·安德森、是埃迪特·皮亚芙、也是玛琳·迪特里希,而在macross的广播剧集《超时空要塞III Miss D.J》中也收录了日语版的《莉莉·玛莲》,歌词粗译如下:
ガラス窓に灯がともり 今日も町に夜がくる(玻璃窗边华灯初上 夜晚降临小镇)
いつもの酒場で 陽気に騒いでる(在那熟悉的酒吧 尽情地嬉闹)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男達にかこまれて 熱い胸を躍らせる(被男人们团团围住 让他们胸中忍不住悸动)
気ままな娘よ みんなのあこがれ(高傲任性的姑娘啊 是我们梦里温柔乡)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お前の赤い唇に 男達は夢を見た(你火红的双唇 是男人们的梦想)
夜明けがくるまで すべてを忘れさせる(在这整个夜晚 让他们忘却一切)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ガラス窓に日が昇り 男達は戦にでる(阳光洒进玻璃窗 男人们奔赴战场)
酒場の片隅 ひとりで眠っている(在酒吧的角落 你独自沉沉睡去)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月日は過ぎ人は去り お前を愛した男達は(斗转星移斯人已逝 那些曾爱过你的男人呵)
戦場の片隅 静かに眠ってる(如今都已在战场的角落 静静地长眠)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而在macross中,就有一首曲调和歌词和《莉莉·玛莲》非常相像的歌曲—《爱在流逝》(愛は流れる),“时光流转 爱在流逝 在我的面前你却满面悲伤 你一定是要上战场去吧 男人们就像被恶鬼附身一样 紧锁双唇 眼中冒着怒火齐步走着……我一定会被你抛弃吧 为了那战争 为了那荣耀……”。这是整个系列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TV版27话的标题和大决战的主打歌,和《莉莉·玛莲》一样,忧伤舒缓的旋律冲破惨烈刺耳的战争噪声,将温情与爱带回黑暗的战场,毁灭那拒绝温情与爱的铁石心肠。而在MTV合集《Flash Back 2012》中收录了包括全部三段歌词的《爱在流逝》,在进行曲风格的第二段中,星际战争和世界大战的纪录片在画面上重叠了,士兵们在鼓点的伴奏下默默走向死亡。
另一首令我印象深刻的歌是节奏欢快的《我的男朋友是飞行员》(私の彼はパイロット),恶搞了一首老歌《我的男朋友是左撇子》。在片中是敌军最早接触到的歌曲之一,也是让被战争占据了一切的他们重拾失落文化的契机。浪漫的歌曲内容自然迎合了处于长期战斗中的macross乘员们的需求,尽管最初是只有第一段的短歌,出场次数却非常多。而在星际战争结束后,它却在意想不到的场景里再次出现:被炮火烧成一片焦土的地球上,一具倚靠在战舰残骸上的敌军战士尸体已经化为骸骨,寒风吹过,残骸的右手落地,手中破烂的明美娃娃挣扎着奏出《我的男朋友是飞行员》和《爱在流逝》的旋律。这一刻,人类历史上那一场场无谓、愚蠢、悲惨的战争仿佛就在眼前。
还有曲调忧郁的《我美丽的家园》(ビューティフル・プレイス),在macross被迫再度背井离乡时烘托出乘员和舰上民众的乡愁,再次出现则是在地球毁灭战后,无限伤感……而《银月亮·红月亮》(シルバームーン・レッドムーン)按80年代初咱这儿的标准是绝对的“靡靡之音”,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中,谁没在被窝里偷听过那曼妙的靡靡之音呢?还有感染过敌军士兵的《0G Love》(ゼロ・ジー・ラブ)和剧中惟一演歌风格的《温柔的告别》(やさしさSAYONARA)……而那功夫片的主题曲《小白龙》(シャオ・パイ・ロン),相信玩过红白机游戏的都忘不掉吧。
TV版的片头曲《Macross》(マクロス)和片尾曲《Runner》(ランナー)分别着眼于作品三大要素中的“战争”和“恋爱”,再用“歌曲”将其表现出来,可以说是把制作组的基本理念做足了文章。而《Runner》在最终话中改由明美演唱,结合歌词,象征着人物的成长、自我独立与新生活的到来。
至于剧场版中的新曲,也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日落沙滩》(SUNSET BEACH)和《可曾记得爱》(愛・おぼえていますか)不必多说了吧,重看的时候,当明美出现在升降机上,前奏响起,我可是从沙发上蹦起来举着光剑挥舞呢。而《天使的画具》(天使の絵の具)真正的出彩大概要算在《Flash Back 2012》中的那首安可,在空无一人的剧场中伴着这首曲子,剧中人的结局掠过画面。曲终,台上明美优雅鞠躬,电视机前死宅瞬间燃尽……
而《Macross F》中的歌曲更多,菅野大神主刀,质量都属上乘,打入排行榜自然不必说,演唱会也是大获成功。可惜除了坂本真绫的OP外,剧中歌我居然只记得一首《星间飞行》(せいかんひこう)。这完全就是个人习惯的问题了,也许最初的激动和回忆就像时间一样是永远无法替代的东西吧。但至少我觉得,像《爱在流逝》这样的曲子不会再有了,毕竟那是《莉莉·玛莲》的同人,深度不可同日而语。
神棍
而我始终对《Macross F》爱不起来的原因,并非在于对初代印象太深,反而是《Macross F》中有太多向初代致敬的元素,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太少。从SMS队员到战斗区舰桥,人物关系的搭配和外形的设定无不藏有初代的影子;就连偶尔露下脸的反派外貌和名字都要翻制一下初代里的超燃特攻队长;看到片尾正被星球合体巨大化的绿毛惊得一身冷汗,音箱里传出的却是《可曾记得爱》……整部《Macross F》看完之后,发现自己为之振奋的桥段,居然全都是初代的翻制,这感觉可不好。而属于《Macross F》自己的剧情,大都只能用“神棍”来形容了,不过自打修改监察军的设计搞出精神体之后,作品就已经神棍化了。Zero说Chuukara河森是想在《Macross F》中为《Macross Zero》正名,看来他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不过为神棍片正名的结果就是进一步的神棍化,没有了初代中营造出来的战争实感和细腻刻画,终究只是剑走偏锋,好在歌曲和画面的水准很高,希望剧场版能有个比较好的概括吧。
场面制作可圈可点,CG和弹幕看得人眼花缭乱,人物虽然有几集实在崩塌但也无伤大雅。不过这剧本,实在是难以接受,看完最终话后就像中毒了一样,但不是像中器材毒那样,而是憋得难受。因为发现《Macross F》里面能让我有兴趣或者激动一下的桥段,居然全都是在翻制初代里的东西。
于是手忙脚乱翻出初代的VCD来,一气看完,总算解毒。
![]() |
80年代初的作品,画面自然和现在是没得比,而且外包的大部分画面崩坏到车祸现场的地步,有几集里的人物动作糟得令人瞠目结舌(如米莉亚在公园袭击麦克斯那场对打戏)。但不得不说,个人还是觉得在整个系列里初代仍是难以逾越的,也是整体品质最好的一部。就拿它和《Macross F》对比了一下,感觉后者少了太多的东西。
以下仅为个人观点。
细节
![]() |
“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摆在这里一点都没错。初代虽然在画面上已经显得古老,但场景中的细节安排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既然是以战斗、歌曲和三角恋爱为三大要素,支撑感情戏的细节穿插自然必不可少。不单是核心的三人组,还涵盖了从亲子情到战地友情等延伸地带,如早濑司令不听部下劝告跑到寒风凛冽的跑道上等待女儿的座机、听到福克死讯时一条辉手中掉落的福克战斗机模型(当然两者的发音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剧场版里展示“文化”后的那记耳光等等。整体的设计方面,尽管有外形巨大的外星敌人和高超未来科技的超现实背景,但人物的衣着、作风和诸多场景无不再现出80年代初的现实风格,如波特扎基干舰队毁灭地球的一幕中,在地面上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士兵和儿童,其构图和内容,与当时四次中东战争和黎巴嫩战争中的新闻照片并没有太大差别。这些细节构筑起来的现实感,将超现实题材作品中的场景一下拉到了观众的身边。
而在《Macross F》中,我很难说曾有过同样的感觉,人物的性格刻划不够细致,类似上述的细节也太少,情感部分的描写被别扭的男主角冲淡很多,女性方面无论歌手还是军人都有些矫饰;惟有格兰上尉还算让人耳目一新,但和米歇尔的对手戏到头来还是在重走福克和克罗蒂娅的模式,模仿痕迹太重,此外明显有恶意卖萌的倾向,诚意不足。
时代感和气氛
![]() |
这其实是个很虚的东西,毕竟两作之间差了25年,是否喜欢,就只能纯看观众自己习惯和环境了。《Macross F》中校园青春剧的氛围,对我没什么吸引力,贯穿全剧的阴谋论也是毫无新意可言。而相比之下,初代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很浪漫,其女性主角如早濑和明美尽管性格都有别扭之处,却都是“正确教育”的世界观中“正确”并被普遍接受的女性形象—献身精神、宽宏战胜自私、母性光环、坚强、善解人意。这种形象是男权社会中对女性配偶的终极意淫,用现实几率极小的圣人性格作为底线,使人物身上用于营造真实感的缺陷始终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而这类神话修辞式的虚构现实所创造出的虚拟人物,实际上是缺乏独立精神和人格的;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片中的大部分军人和NPC身上。编导可以用它们创造出非常浪漫的桥段:男主角几度负心还能屡屡得到谅解、身负致命伤还要到情人家里去吃一口色拉(色拉可以置换为党费、党旗、草鞋等)、在快要摔死的情况下还能互相打趣、面对上百亿人被秒杀还能沉稳作战光荣复兴……不过这些制作方想当然的人物塑造,却很能迎合在“正确教育”中长大的我,因为这些形象很符合从小到大接触到的文艺作品中的“正确形象”,而且macross的人物比那些“高大全”还多出了很多复杂的情绪和人格缺陷,而如前所述这些又被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我这样的观众眼中其“真实性”便不降反升。
《Macross F》里的浪漫成分相比初代便大打折扣,每个角色都明显地自私,相互之间的争执多过包容。相对于初代中普遍的“正确形象”,《Macross F》中浮躁而自我意识过剩的人物更接近现实社会人的真实一面,但放在片子的背景中则不协调,更不能迎合我的口味。说白了,它没把握住影视作品和现实之间的安全距离;而一些观众自身习惯的异化,也让他们对片中人物产生排斥感,比如我。
设定
![]() |
既然是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世界观和机械的设定便是根本中的根本,更何况以售出玩具产品为主要目的的macross。这方面若拿两作相比,并不太公平。任何一个系列作品,其初代在原创性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特权。80年代初是日本模型市场的黄金时代,受星球大战这种娱乐向科幻作品的影响,以精巧机械设定为卖点之一的所谓太空歌剧很受欢迎。macross融合现实军武和科幻机械的设定很讨巧,加上一些组织上的设定(飞行队的标志沿用现实美军等),军模和科幻两边都不耽误。在具体的设计上,强调一些没有实际意义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结构细节(如变形结构和驾驶舱回收机构等),对青少年观众的冲击力很大。
![]() |
而巨大战舰、大规模毁灭和末日战争更是能满足日本观众的一贯需求—在现实世界中惟一体验过核打击的日本,类似的主题经久不衰。剧场版中的死亡场面则更加血腥,出现了爆头和肢解的镜头,战争的临场感更进一步。可以说它体现了未来主义的口号“让艺术实现,即使世界得灭亡”(Fiat ars, pereat mundus)。
而《Macross F》的机械设定就有些平淡,舰船设定的作战部太像初代的,生活区设计和《Macross 7》整体差别不大,显得新意不足。战争场面虽然制作得很华丽,但作为主打的战斗机缺乏创新,除了变形、射击、被摧毁外几乎没有其他表现空间,细节欠缺,无法与初代相比;侦察兵的战斗壳和初代中的差别也不大,哪怕来个新版的自行炮台也好啊—照样是没有。对手方面,几乎都是无人操控的生化机械战斗员,这样的设计很难让交战双方有什么深入的互动;最要命的是,片中硬搬《异形》和《战锤》的生物设定……
《Macross F》的战争场面制作质量非常高,战斗单位的动感很强,弹幕满天无比刺激。不过,近距离作战的真实感欠佳。大部分的战斗中对方都不是人形生物,即便被打烂了也谈不上什么现实感(这就和任何游戏里我都讨厌打怪兽而喜欢杀人形mob一样)。人类的死亡场面基本没有过激表现,即便被捏爆了也只拍出地上的一滩血,被吸到太空里变成个远景就切镜头了。加上剧情限制,人类方面的规模也比较小,决战部分欠缺初代那样生死存亡的实感。加上目前自主规制的部分较多,战争表现的残酷程度反而不及25年前的初代,现实感也打了些折扣。
歌曲
![]() |
作为推动剧情的“文化交流”的关键,初代中的歌曲每首都称得上是经典。处于情感漩涡中心的歌姬,在野蛮悲惨的战争中用歌声讴歌人们心中渴望的和平、温柔与甜蜜,在一部描写星际战争的动画片中再现了莉莉·玛莲式的传奇—再次用超现实来写出现实。片中外星敌军的士兵们和人类战士一样守候在电视前收听明美的歌,不禁让人想到二战期间从巴伦支海附近的北极哨卡到北非的酷热沙漠上、从在东线血腥的战壕到大西洋底默默守候的潜艇中,德军和盟军士兵都在聆听着同一首歌、一首缓缓的、抒情的歌的情景。加藤登纪子改编的日语版《莉莉·玛莲》以及那些曾为各国士兵演唱的歌手,对铃明美这个角色的诞生也起到过一定的影响,她是拉尔·安德森、是埃迪特·皮亚芙、也是玛琳·迪特里希,而在macross的广播剧集《超时空要塞III Miss D.J》中也收录了日语版的《莉莉·玛莲》,歌词粗译如下:
ガラス窓に灯がともり 今日も町に夜がくる(玻璃窗边华灯初上 夜晚降临小镇)
いつもの酒場で 陽気に騒いでる(在那熟悉的酒吧 尽情地嬉闹)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男達にかこまれて 熱い胸を躍らせる(被男人们团团围住 让他们胸中忍不住悸动)
気ままな娘よ みんなのあこがれ(高傲任性的姑娘啊 是我们梦里温柔乡)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お前の赤い唇に 男達は夢を見た(你火红的双唇 是男人们的梦想)
夜明けがくるまで すべてを忘れさせる(在这整个夜晚 让他们忘却一切)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ガラス窓に日が昇り 男達は戦にでる(阳光洒进玻璃窗 男人们奔赴战场)
酒場の片隅 ひとりで眠っている(在酒吧的角落 你独自沉沉睡去)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月日は過ぎ人は去り お前を愛した男達は(斗转星移斯人已逝 那些曾爱过你的男人呵)
戦場の片隅 静かに眠ってる(如今都已在战场的角落 静静地长眠)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リリー リリー マルレーン(莉莉 莉莉·玛莲)
![]() |
而在macross中,就有一首曲调和歌词和《莉莉·玛莲》非常相像的歌曲—《爱在流逝》(愛は流れる),“时光流转 爱在流逝 在我的面前你却满面悲伤 你一定是要上战场去吧 男人们就像被恶鬼附身一样 紧锁双唇 眼中冒着怒火齐步走着……我一定会被你抛弃吧 为了那战争 为了那荣耀……”。这是整个系列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TV版27话的标题和大决战的主打歌,和《莉莉·玛莲》一样,忧伤舒缓的旋律冲破惨烈刺耳的战争噪声,将温情与爱带回黑暗的战场,毁灭那拒绝温情与爱的铁石心肠。而在MTV合集《Flash Back 2012》中收录了包括全部三段歌词的《爱在流逝》,在进行曲风格的第二段中,星际战争和世界大战的纪录片在画面上重叠了,士兵们在鼓点的伴奏下默默走向死亡。
![]() |
另一首令我印象深刻的歌是节奏欢快的《我的男朋友是飞行员》(私の彼はパイロット),恶搞了一首老歌《我的男朋友是左撇子》。在片中是敌军最早接触到的歌曲之一,也是让被战争占据了一切的他们重拾失落文化的契机。浪漫的歌曲内容自然迎合了处于长期战斗中的macross乘员们的需求,尽管最初是只有第一段的短歌,出场次数却非常多。而在星际战争结束后,它却在意想不到的场景里再次出现:被炮火烧成一片焦土的地球上,一具倚靠在战舰残骸上的敌军战士尸体已经化为骸骨,寒风吹过,残骸的右手落地,手中破烂的明美娃娃挣扎着奏出《我的男朋友是飞行员》和《爱在流逝》的旋律。这一刻,人类历史上那一场场无谓、愚蠢、悲惨的战争仿佛就在眼前。
还有曲调忧郁的《我美丽的家园》(ビューティフル・プレイス),在macross被迫再度背井离乡时烘托出乘员和舰上民众的乡愁,再次出现则是在地球毁灭战后,无限伤感……而《银月亮·红月亮》(シルバームーン・レッドムーン)按80年代初咱这儿的标准是绝对的“靡靡之音”,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中,谁没在被窝里偷听过那曼妙的靡靡之音呢?还有感染过敌军士兵的《0G Love》(ゼロ・ジー・ラブ)和剧中惟一演歌风格的《温柔的告别》(やさしさSAYONARA)……而那功夫片的主题曲《小白龙》(シャオ・パイ・ロン),相信玩过红白机游戏的都忘不掉吧。
![]() |
TV版的片头曲《Macross》(マクロス)和片尾曲《Runner》(ランナー)分别着眼于作品三大要素中的“战争”和“恋爱”,再用“歌曲”将其表现出来,可以说是把制作组的基本理念做足了文章。而《Runner》在最终话中改由明美演唱,结合歌词,象征着人物的成长、自我独立与新生活的到来。
至于剧场版中的新曲,也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日落沙滩》(SUNSET BEACH)和《可曾记得爱》(愛・おぼえていますか)不必多说了吧,重看的时候,当明美出现在升降机上,前奏响起,我可是从沙发上蹦起来举着光剑挥舞呢。而《天使的画具》(天使の絵の具)真正的出彩大概要算在《Flash Back 2012》中的那首安可,在空无一人的剧场中伴着这首曲子,剧中人的结局掠过画面。曲终,台上明美优雅鞠躬,电视机前死宅瞬间燃尽……
![]() |
而《Macross F》中的歌曲更多,菅野大神主刀,质量都属上乘,打入排行榜自然不必说,演唱会也是大获成功。可惜除了坂本真绫的OP外,剧中歌我居然只记得一首《星间飞行》(せいかんひこう)。这完全就是个人习惯的问题了,也许最初的激动和回忆就像时间一样是永远无法替代的东西吧。但至少我觉得,像《爱在流逝》这样的曲子不会再有了,毕竟那是《莉莉·玛莲》的同人,深度不可同日而语。
神棍
而我始终对《Macross F》爱不起来的原因,并非在于对初代印象太深,反而是《Macross F》中有太多向初代致敬的元素,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太少。从SMS队员到战斗区舰桥,人物关系的搭配和外形的设定无不藏有初代的影子;就连偶尔露下脸的反派外貌和名字都要翻制一下初代里的超燃特攻队长;看到片尾正被星球合体巨大化的绿毛惊得一身冷汗,音箱里传出的却是《可曾记得爱》……整部《Macross F》看完之后,发现自己为之振奋的桥段,居然全都是初代的翻制,这感觉可不好。而属于《Macross F》自己的剧情,大都只能用“神棍”来形容了,不过自打修改监察军的设计搞出精神体之后,作品就已经神棍化了。Zero说Chuukara河森是想在《Macross F》中为《Macross Zero》正名,看来他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不过为神棍片正名的结果就是进一步的神棍化,没有了初代中营造出来的战争实感和细腻刻画,终究只是剑走偏锋,好在歌曲和画面的水准很高,希望剧场版能有个比较好的概括吧。